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课题共研的“点子集”——— 莱城区小学英语课题牵手城乡教科研

莱芜日报 2012-05-03 21:2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武希刚 通讯员杨海燕 吴其林)“到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掌握了自读单词尝试法拼读表,自主拼读初中或高中的生词,学习兴趣高涨。”在莱城区小学英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课题现场研讨会上,大王庄镇上古联小英语教师张修贵向与会教师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莱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俊相评价说:“基于课标、基于学生的课题研究,持之以恒、常年不懈地倾心实践,张老师用十几年的探索收获了今天的成果。”

课题聚焦“切入点”

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人曾对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实效提出质疑,对此,区教育局教研室坚持课题牵手城乡教科研的路子,以形成性评价研究、目标导学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为主打课题,教师实施子课题行动研究,问题共商、成果共享、展示共进,以课题为切入点,推进区域英语课改“共同致富”。

提及确立课题的初衷,小学英语教研员杨海燕说:“课标要求除英语教材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我们就是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推动英语教学由机械记忆向学用结合转变。”2011年由她担任负责人的总课题组成立,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引领全区英语教师走上英语资源开发之路。

张修贵老师就是代表。他以“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为带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行“学生自读单词尝试法”研究。自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崔刚,现为清华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鼓励他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个性化的研究。他就从音标抓起,从教好音标、画好英语音素的发音器官图,正确掌握每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的基本功抓起,整合了英语辅音、元音音素,编成拼读“顺口溜”,学生像用乘法口诀一样拼读,创生了“学生自读单词尝试法”的子课题。

研究关注“需求点”

“做活课题研究,让教师做个性化的教师,做自需的研究,都能像常丽华那样开发出自己的教材,用自己的教材教学。”王俊相的态度很坚定。主打课题方向,教师从需求上定题开发,做自觉自愿的行动研究。

在“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课题统领下,各个学校量体裁衣引领教师,内容各有侧重,彰显校本特色。寨里中心小学突出歌曲演唱、讲故事、短剧表演等资源开发,莲河学校注重整合教材、教案和网络教学资源,实验小学着力打造有情、有趣、有序、有效的英语生态课堂,汶源学校将培养学生英语口才和普通话融为一体,“炫我口才,双语卓越”成主题。莱师附小分年级进行主体话题绘本与学具制作、主体话题手抄报与短文阅读、主体话题写作与演讲研究,苗山中心小学重在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阅读资源,茶业口中心小学探索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口镇青山小学超越教材创生英语情景剧,大王庄镇英语教研组主抓自读单词的尝试与实践,羊里镇英语教研组优化英语导学案,编写英语课程资源……

展示锁定“实效点”

研究为教学铺路,教学为研究扬帆。活动后,高中英语教研员任加庆深有感触:“这样的研究很有实效,像张老师的自读单词法,就为学生学习英语扫清了障碍。”本次阶段研讨,以展示、分享、互动为主旨,展示了张修贵、亓海玲、徐希美等老师草根化的研究成果,王俊相说:“课题不但成就教师,更成就学生,也成就教研员。”

寨里中心小学教师燕翔从教材整合入手,编写了《趣味语音》用本,唐立英老师的英语家校“交流联系卡”,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实验小学景新爱老师在校内网站建立“EnglishCorner”和“EnglishWorld”,成为学生成果检测的新天地。莲河学校徐海娟、毕秀萍以“特色星期五”为抓手,情景表演、歌唱、朗诵、讲故事,英语学习活动化,运用情境化。花园学校黄玉静老师坚持每周一句谚语警句,话题学习日积月累。莱师附小李明霞老师,带领教研组成员,开发年级段的话题课程资源。汶源学校亓海玲和王美兰带领教研组,创编儿童双语书《学英语》,建立“口袋英语”,设立口语广播站,学用英语成常态。苗山镇李晓燕等老师从词汇积累入手,精选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方法,编写阅读文本,教学更高效。青山小学徐希美还开发了课前故事、英文动画片配音生态化的课程资源,羊里镇十几位老师研发出英语课程资源《欢乐颂》,英语教学宽泛了,教学有效了,面上开花、点上结果、师生受益。 

新闻推荐

区域均衡的课堂“推进法”——— 莱城区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云 吴其林“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堂均衡则教育均衡,课堂高效则质量高效。”莱城区教育局局长张继水这样诠释课改、课堂与教育均衡三者间的关系,“只有把均衡的理念落...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