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喜:“雕刻”人生

延安日报 2018-06-17 12:13 大字

●全神贯注创作

●“尊老爱幼”(作品)

●看似简单的步骤,需要制作者百般思虑、用心琢磨

●一块不起眼的树根,经过修剪雕琢变得有模有样

●在工作室内,王全喜正在进行创作

本报记者刘阳 张吉祥 通讯员 延河 刘杨阳

在连绵不断的黄龙大山深处,摆过夜市、开过澡堂、经营过出租车、做过小老板的王全喜,从“根”开始,“雕刻”出别样人生。

在黄龙县城边一个独立小院里,我们见到了王全喜。院子里,各式各样的根雕作品争奇斗艳。“连烟灰缸都是我亲手雕的。”说起这些,王全喜不无骄傲。

王全喜祖籍安徽萧县,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木雕艺人,其父自幼随父亲学艺,移民黄龙后,被黄龙山的奇形怪树所吸引,逐渐喜欢上了根雕,一把小刀就能使腐朽的树根焕发出灵性。

这一切,王全喜看在眼里,“刻”在了心上。

2005年初,王全喜遇到了一位根艺爱好者,他姓张,曾当过老师,手部有残疾,但他创作的数十件形态逼真的根雕作品让王全喜震惊,也一下子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艺术天性。

从此,一把手锯、一把木锉、一把凿子,王全喜开始了自己的根雕生活。此后,废弃的柴堆里、荒远的山沟里……王全喜随手捡拾着别人丢弃的树根。

渐渐地,王全喜能从根的形态里找出它的神韵,看到它的奇特。有时找到一块好的树根,他激动得一晚上都睡不着觉……王全喜把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的追求全融在了刀尖,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

为了提高技艺,2009年春节,王全喜驾车两天半,远赴福建福州学习,并购买了专业工具。从此他的根雕技艺愈加精湛,收入也越来越高。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正当王全喜全身心投入根雕艺术,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他的儿子突然患病。为给儿子治病,他花光了所有积蓄,债台高筑,但仍然无法挽留住儿子的生命。丧子的悲痛如巨石一样压在王全喜的胸口,他一头扎进工作间,几个月没有露面。当他再次走出工作间时,阳光烈烈,身后的根雕有了更多的厚重和沧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如今王全喜一门心思做根雕、修盆景……性格越来越沉静,心胸越来越开阔。

“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王全喜的根雕艺术已经进入了新的境界。

新闻推荐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一)——记写生新时代西北之行□杨坤

2018年5月9日,一个平常的日子。早晨7点30分,一支小小的队伍出现在萧县县委门口,引起匆匆经过路人的注意:他们背着专门用来野...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