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新使命(一)——记写生新时代西北之行□杨坤

拂晓报 2018-06-06 16:42 大字

2018年5月9日,一个平常的日子。早晨7点30分,一支小小的队伍出现在萧县县委门口,引起匆匆经过路人的注意:他们背着专门用来野外写生的画架,装备整齐——值王子云先生诞辰121周年之际,由萧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委宣传部牵头,萧县籍中国书协、美协、作协、摄协10余名成员组成的“致敬王子云·写生新时代——西北之行研修”代表团赴西北学习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萧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肖民要求研修团成员,要追随大师艺术足迹,沿途写生、创作、并组织与沿途各地书画家座谈、交流、联谊;要开阔思想眼界,提高创作水平,沿途宣传萧县,增加萧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美誉度。

王子云先生是安徽萧县人,是中国现代新美术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油画家、美术史家、雕塑史专家,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萧县美术启蒙教育的播火者和领路人,在他的直接、间接影响下,萧县涌现了刘开渠、朱德群、王青芳、王肇民、萧龙士等一批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师,奠定了新“龙城画派”的崛起基础。

此举也是萧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蓝图,讲好萧县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弘扬萧县书画艺术传统,加快萧县书画艺术走出去的步伐,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精神的具体实践。 

5月10日上午“致敬王子云·写生新时代——皖陕艺术家座谈会”在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安徽萧县重走王子云西北艺术考察之路的艺术家代表,王子云书画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陕西萧县籍企业家代表及文化人士等40余人。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王子云先生的艺术成就:上世纪四十年代,冒着日军的战火硝烟,先生组织带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奔赴西安、洛阳、敦煌等地,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临摹、复制、拓印、记录等手段,抢救性地收集了大量的古代艺术文物资料,成果丰硕,影响巨大,并先后举办了五次大型专题展览,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这次考察活动在现代艺术史、艺术考察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安徽萧县艺术研修团代表表示:王子云先生作为一个文化、精神符号,在各个方面的助推下,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强烈,本研修团将不负使命,认真学习王子云先生当年的开拓精神,不负初心,砥砺前行,萃取丝路精华,写出时代新意。

“西安一带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山环水绕,四面关隘重重,先民们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其建城史已有三千多年之久,建都史也有一千多年。她本身如同一部浩繁磅礴的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萌生、发展与传承。特别是周、秦、汉、唐在此建都,更是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因此可以说,这里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故乡。”当年王子云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汉唐陵墓的考察工作。

5月13日,经过终南山的写生创作,萧县研修团一行来到汉武帝刘彻茂陵参观、考察。

中华民族的历史,到了武帝刘彻,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国富民强,“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张骞凿空西域,掌握了西域的路线、气候、物产等大量军事情报,再加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辈出,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被汉朝击溃的匈奴唱着悲凉的歌曲退出祁连山牧场: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公元前111年,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通过河西走廊带到西方的茶叶、丝绸,源源不断;而西方的物种、珍宝、宗教,也沿着这条道路,通往长安。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一次将这条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代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物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文化融合,使华夏民族有了更加宽广的胸怀。

因为立下不世功勋,霍去病病逝后,得以陪葬茂陵。因出征匈奴有功,特为筑坟像匈奴所居之祁连山,并且象征性地雕刻很多牧区马牛及山中的野人野兽等,放置在“祁连山”上。这组石雕简练、质朴而又豪放不羁、大气磅礴,如“马踏匈奴”用战马代表胜利的将军,而把凶恶败北的敌人践踏于马下,一方是镇定自若的胜利者,另一方是挣扎求饶的失败者,两相对照,立于霍去病将军墓前,以慰生灵,以警敌人。整组石刻艺术风格外形淳朴敦厚,内在活力充沛,在世界各先进民族的古代雕刻中是独树一帜的,所显示的大气磅礴而又刚毅不屈的时代和民族精神是卓绝无双的。

当年,王子云先生徘徊在霍去病墓前,扶碑感叹:今倭寇侵入我国,不知将军可知否?颇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慨。

时代已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已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国破家亡的历史已经不再。萧县艺术家们如饥似渴,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描摹、感悟汉代石刻艺术的雄浑大气。 (待续)

新闻推荐

宿州市挖掘红色资源写活“红色旅游+”文章

本报讯近年来,宿州市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写活“红色旅游+”文章,推动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形式相结合,红色...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