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新使命(二)——记“致敬王子云·写生新时代”西北之行

拂晓报 2018-06-13 17:37 大字

上世纪40年代,日军侵华,烽火连天,王子云先生走出书斋,远赴大西北考察文物,做了大量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家国情怀,可亲可敬。

本次萧县“致敬王子云· 写生新时代”艺术研修团循着王子云先生的足迹,一路向西。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行走和致敬中解读自然、人生、艺术和时代,不仅重走了王子云当年的考察路线,还呼应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经历了从平原到高原、戈壁、荒漠、雪山等自然地貌的跋涉,沐浴了艺术、人文、历史的洗礼。

西安碑林,1940年王子云来时,为防备日军轰炸,大部分重要碑刻和昭陵六骏都被打包埋入地下;为复制写生,王子云向当时陕西省政府打报告,获得批准,从地下挖出,糊住窗户(防备日军轰炸)在夜里工作,用石膏模制、写生、拍照、拓印,极其辛苦;今天的碑林,已成为中国古代书法、石刻艺术的宝库,游人如织。萧县艺术研修团的成员们冒雨参观了碑林,在丛立如林的石刻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艺术瑰宝前流连忘返。艺术家们特地在昭陵六骏(其中二骏为复制品)前合影留念,希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早日迎来“飒露紫”和“拳毛騧”二骏的回归。

当年,王子云先生路过宝鸡,散步时遥见渭河平原上不少原始社会遗址,遂感慨:“宝鸡为周、秦发迹之所,周原一带,常出土珍贵的青铜器。而渭水沿岸,乃中国最早民族文化发祥地,遗址颇多,有待于今后考古发掘。”进入新时代,宝鸡建起中国最大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气势雄伟,显现了宝鸡悠久的历史和辉煌地位。其馆藏青铜器一万多件,其中有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国宝级文物,有何尊、秦公镈、折觥等一级文物一百多件,展陈设计别出心裁,在馆内再现了青铜器出土的场景。艺术研修团的成员们深深为青铜器文化的雄浑、深厚、博大而震撼。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于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以抵御匈奴入侵,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可见武威地理位置的重要。1941年,王子云先生从兰州到敦煌往返之间,多次经过武威,记述:“城中大云寺有前凉时代所铸合金大钟,是重要历史文物,寺后佛塔高十三级,与庆云寺塔双塔并峙,成为武威名胜。”萧县艺术研修团的成员们首先参观了雷台汉墓,瞻仰了著名雕塑“马踏飞燕”的风采;在天梯山石窟,艺术家们为石窟大佛宏伟造像惊讶不止,大佛高30米,雍容典雅,庄严肃穆,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开凿于北凉时期,距今1600余年。该石窟的开凿促进了石窟艺术中“凉州模式”的形成,影响了后来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石窟之祖”。

萧县艺术研修团的成员们就地支起画架,面对天梯山的山水、石窟、大佛,写生创作。马新梅女士大写意结合细腻的写生手法,将写生的即时性与艺术创作有效连接,融汇中国传统高远趣味,赋予画面浑厚、空旷、宁静的意境,既承载东方情境与美学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自书画艺术之乡的艺术家们各具风采,耿宏亮运笔沉着稳重中又显出轻松与灵动,显示出高度写实技巧和画面驾驭能力,通过客观物象的描绘,达到遗貌取神的境界;董正夫以书法见长,但近年常常涉足山水,以书入画,神韵独具,艺术造诣深厚,写生技法娴熟,信笔写来,青绿山水,典雅自然,作品文化含蕴与人文气息十足,流露出时代气息与生命活力;妙得神韵即大成,梁爱冰颇具学院派风采,长期不懈的刻苦实践和厚积薄发的艺术才情,使他的作品气势豪迈,风神潇洒,灵动中见朴拙,挥洒中显雅致;陈海峰长于大写意,但也具备扎实的写生功底,一路走来,他在西部山水和文化古迹中不断感悟,把文化感受融入写意创作,酣畅淋漓,线条老辣,色彩豪放;董宜夫以隶篆和金石见长,隶篆作品苍茫高古、凝重自然,他独出机杼,把沿途石窟、造像、汉画像石、汉画像砖等历史意象融入金石造像,纳天地于一粟,取法高古、气韵生动、简练自然,意味无穷。

新闻推荐

扶贫微电影讲述奋斗故事

本报讯(通讯员张良记者何雪峰)日前,由中共萧县县委组织部拍摄的扶贫题材微电影《姐妹》在萧县上映,并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引起关...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