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白土镇费村以村级组织的名义,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从事高效益经济作物种植,并将经营所得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逐步探索出——农村集体经济的“费村路径”
[摘要]萧县白土镇费村以村级组织的名义,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从事高效益经济作物种植,并将经营所得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逐步探索出
“没钱办事”,是不少村级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村集体收入的“捉襟见肘”,不仅使得村组织为民办实事显得“有心无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在何方?这是一个经济课题,更是一项政治命题。
站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萧县费村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11年以来,萧县费村以村级组织的名义,先后流转村民400多亩土地,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经营所得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去年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40多万元。
费村探索实践的这一路径,对皖北地区的广大农村,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匮乏的地方,颇具借鉴意义。
思路决定出路。从最初村集体收入的一无所有,到通过开采煤矿获得短期效益,再到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土地,费村正在逐步探寻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
芳菲四月天,广袤的皖北大地生机盎然,田野里一片翠绿。4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萧县白土镇费村,采访当地的村干部和村民,探寻这里独具特色的“费村路径”。
“走,带你们瞧瞧俺们村的大棚蔬菜。”记者刚进费村不久,便被村委会主任安中亮领向离村不远的大棚产业园。途中,他把为何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土地的缘由,向记者娓娓道来。
费村位于萧县东南部,毗邻天门寺旅游景区,地势平坦,风光秀丽,一条“倒流河”流经于此。“荒山秃岭和尚头,倒流河水到处流。沿岸冲走河滩地,十年九涝不保收。”这首打油诗曾是上世纪90年代,费村真实而无奈的写照。前几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费村依托当地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村里各项公共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好景不长,随着煤矿的无序开采、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费村的集体收入也随之锐减。此时,费村村“两委”只好重新找寻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出路。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路径,一度让费村人振奋不已。何不以村级组织的名义进行土地流转?费村党总支书记陈明华的这一大胆提议,顿时在村“两委”中间激起很大的涟漪。学习调研、前期论证、征求意见……说干就干,2011年,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以每亩1200元的年租金,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年来,萧县坚持“科学发展、人才领先”的工作思路,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农业科技高端人才队伍。目前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8万余名...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