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大做强支柱打造首位度培植萧县特色

拂晓报 2016-10-25 21:14 大字

(上接第1版)重点围绕粮食、畜牧、果蔬、林木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省级大型龙头企业。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进一步明晰各园区产业发展导向和功能定位,坚持以规模化、高新化、集群化为方向,促进园区提档升级,提高园区企业集中度、产业集聚度和投资强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在发展粮食加工业方面,延伸产业链,做强中国面粉加工强县品牌;依托“萧县葡萄”品牌资源,发展葡萄精深加工业,重振萧县葡萄酒品牌,形成4万吨优质葡萄酒生产能力。抓好以黄桃、胡萝卜、芦笋为主的果蔬加工业,打造中国最大的黄桃加工基地。发展猪、牛、羊等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发展以肉食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工艺食品。努力形成320万吨小麦加工、180万吨淀粉加工和200万吨果蔬加工能力,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壮大。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着力打造安徽陶瓷产业基地,建设150条陶瓷生产线,建成中部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加快发展高岭土深加工,开发优质耐火材料。加快石材开发和综合加工,形成1600万平方米大理石片材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玻璃深加工,积极发展钢化玻璃、路易玻璃,提高产品档次。发展绿色合成革产业,努力打造合成革生产基地,建成200条生产线,形成24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同时,开发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轻化产业,依托“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品牌优势,打造全省最大、全国闻名的防腐蚀化工基地。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机械制造产业、煤电化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风能、光能等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全力抓好皇藏峪5A级景区创建工作,蔡洼旧址原貌恢复工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农家乐旅游,努力打造书画、饮食、陶瓷、孝善等八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汉韵萧县、书画萧县、孝善萧县、美食萧县、生态萧县,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县。努力建设中等城市,加强与徐州、淮北、宿州的对接,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县城功能和品位、突出城市建设的生态功能和承载能力。统筹推进小城镇和乡村建设,建成产城一体的卫生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工作措施

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向工业大发展要投资,向城乡统筹要投资,向基础设施建设要投资,向民生改善要投资,不断加大融资力度。

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积极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思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好项目、大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高机关效能。真正打造“程序最简、收费最低、办事最快、服务最优”的“四最”政务服务新环境。探索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最终让务实、高效、追求卓越成为干部潜意识。

加强创新培养,不断提高干部能力,积聚各方人才,引进高端智力,增强“借船出海、借力发展”的能力。

打造文明萧县,改善人居环境。结合文明县城创建,提升县城建设品位和市民文明素养。不断加强对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的探索,防止文明创建一阵风,风头过后就反弹,切实达到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管理水平、优化群众生活环境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目的。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力求摆脱皖北农村脏乱差穷的帽子。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这次学习考察中感受的压力、得到的启示为动力,再加压力,再鼓干劲,以更新的姿态扩大开放,以更实的举措激发创业活力,以更大的魄力深化改革,努力把萧县的事情办好,在加快“四个宿州”建设中当先锋、挑大梁。本报记者 王志新 关小宇

新闻推荐

冬天里的暖流——驻宿省人大代表视察宿城发展纪实

初冬的宿州,严霜遍地。2013年11月26日至29日,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宿州市的58名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围绕宿州市项目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和公正司法等方面,开展...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