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需要我们一直守护”

皖北晨刊 2020-10-23 17:35 大字

10月的泗县,秋意渐浓,屏山镇老山村秦集圩庄村民赵光怀一大早提着手提袋,骑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向距家一公里处的洼张山。这里,有他悉心守护了23个春秋的古汉墓群。

今年65岁的赵光怀,自1997年起义务担任基层文物保护员,志愿守护洼张山汉墓群23年,曾荣获安徽省“最美基层文物保护员”、“最美村级文化带头人”称号。

上山劳作发现珍贵文物资源

秋收之后,古汉墓群周围的庄稼地里还留有一小节玉米秸,露出地面,赵光怀每走一步都要看一看脚下,前行的速度慢了下来。在半山腰一处平坦的地方,他停下来告诉皖北晨刊记者,这里就是他发现文物的地方。

1997年,赵光怀在老山村秦集圩庄洼张山西南坡的山上劳作,因为干旱,地表出现大面积龟裂。无意中,他发现山坡上有一处裸露在外的石梁,上面雕刻着纹饰,还有花草图、车马出行和狩猎等场景,人物、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平时喜好文物研究的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处墓葬,于是赶紧给县文化局打电话汇报情况。

根据赵光怀提供的线索,县文物部门立即前往现场勘察。经过勘察,判定此处为一汉代墓葬群。得知消息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来到现场实施抢救性挖掘,前后共出土62块汉画像石。经鉴定全部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研究泗县汉代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现已成为泗县弥足珍贵的文物资源。

1999年11月12日,泗县洼张山汉墓群被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

心系文物

志愿守护义务宣传

考古挖掘期间,赵光怀义务协助考古队进行了挖掘清理和出土文物的管护、运输工作。“汉墓群文物珍贵,以后总得有个人管吧。”考古挖掘工作结束后,赵光怀主动承担起巡查守护工作。1997年11月20日,泗县文化局特聘赵光怀为文物保护员。此后,赵光怀一直守护着洼张山汉墓群,定期进行巡查管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从那条路到身后这方圆百余亩地域都是汉墓群,巡查时要走一圈。”站在洼张山上,赵光怀指着远处告诉记者,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看看墓葬裸露在地表的部分有没有损坏,及时进行整理,询问一下周边的村民最近有没有陌生人前来,或是破坏古墓的情况发生,巡查一圈下来至少要两个小时,雨天山路泥泞,更是难行。“平时每天巡查一次,由于雨水可能会造成地表水土流失,雨天巡查更是马虎不得,农忙时也要两三天来一趟,不来心里不踏实。”赵光怀说。

赵光怀不仅对洼张山汉墓群进行义务管护,还积极发动身边群众保护文物。他经常和村民沟通交流,告诉大家在田间地头发现貌似文物的东西要及时上缴。渐渐地,大家都不约而同形成了一个习惯,发现陶片等一些文物,都会主动联系赵光怀,交给他进行保存。赵光怀把这些东西精心保管好,及时向县文物部门报告,并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2018年,县政府授予赵光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积极学习

充实文物保护知识

赵光怀的家只有几间简易瓦房,屋内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具,仅有一间偏房用来居住。两间正屋都当作了陈列室,摆放着几个落地玻璃柜,柜子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石器、砖头、瓦片、陶片等。这些零散破碎的残片,有赵光怀捡拾回来的,也有村民交给他的。赵光怀说:“文物比较完整的,我就捐给县文物部门,这些碎片我留着作研究用。”

屋内靠门一侧的书柜里,满满的书籍整齐地摆放着,《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考古年报》《文物》……这些书籍全和考古有关。赵光怀长期以来一直加强文物保护知识学习,经常钻研文物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

除了基本的学习研读之外,赵光怀还积极向泗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请教,借阅文物保护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长期订阅相关杂志,深入学习了解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赵光怀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对文物工作有了深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洼张山汉墓群的巡护。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家乡的文化根脉,既是国家的财富,也是我们的骄傲,丢掉就没有了,需要我们一直守护着。”赵光怀说。

■文/图记者庞瑞莲

新闻推荐

泗县:种得万元田,致富成果甜

本报讯秋日的早晨,天气微凉,可是泗县大庄镇和谐村贫困户许道远一大早就起来忙活了。“俺地里种的大青豆刚收完,现在又开始种...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