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的嬗变 泗县屏西村精准脱贫记
2016年12月27日下午3时许,泗县屏西村主要负责人在省扶贫办组织的第三方考核评估表上郑重签字,全村85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贫困村顺利出列。根据泗县美丽办规划,结合屏西村近两年快速发展实际,很快这里将转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嬗变。
屏西村地处皖北大地的泗县屏山镇,经济社会发展落后。2014年5月,贫困村建档立卡时,全村1046户4541人中贫困户占183户57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7%。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严重,全村10.32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1公里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土”路。
两年来,屏西村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各项涉农资金近2600万元,村容村貌有根本改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修水泥道路23.15公里,基本实现庄庄、户户通水泥路。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用电高峰空调也能正常运转。100亩蔬菜大棚建成投产,农业转型发展有了新探索。270千瓦光伏电站、2400平米文化广场、220盏太阳能路灯……相继建成或投入使用,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由空白转为年稳定收入20余万元,贫困发生率也降低至1.6%,尚未脱贫的41户70人主要为五保老人,由政府兜底保障。
路终于通了
2015年10月1日,在偏远落后的屏西村,4541名村民也收获了自己的“小确幸”,全长6000米,5米宽,总投资240余万元的全村主干道屏吴公路,终于全线硬化贯通。
路修通的那天,村民刘超向大伙发出了邀请,“后天,小女过红(定亲),你们一定得上俺家喝两杯,为了小女的喜事,也为了屏吴路终于通了。”
朴实的话语,实诚的感情,背后却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心酸。原来,刘超的女儿非常优秀,一直在外地求学、工作,两年前相处了一个外地对象,想在家办一场风光的定亲礼。可屏吴公路年久失修,车队难以开进,仪式一拖就是两年,双方老人很是着急。就在小两口准备将地点选在外地饭店时,屏吴路终于通了,老人自是喜笑颜开。
村子距离镇上有6公里,远离国道、高速,曾是被“遗忘的孩子”。有全社会关注脱贫攻坚的“天时”,有省直机关工委和泗县党委政府支持的“地利”,更有全体村民渴望的“人和”。两年来,屏西村争取交通、发改、扶贫、财政等部门支持,整合畅通工程、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860余万元,道路硬化23.15公里,基本实现了庄庄、户户通行水泥路,出行难题得到彻底解决,深受群众欢迎。
产业有发展了
贫困户邓衍孝一家6口人,70岁的父亲患长期慢性病,两个孩子在屏山镇上学,早晚需要接送。全家10亩地的收成,刨去本钱所剩无几,主要收入靠其外出季节性务工。年复一年,生活仍十分拮据。
家有病人和孩子需要照料,邓衍孝的妻子、母亲只能长期留守。村里没有产业用工,两个劳力也无用武之地。农闲之余,甚至在麻将桌上度日。一次,因一语不和,竟与牌友争执起来,后双方更是彻底闹僵,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要是在村里能找点活干,哪怕挣钱少一点,俺也愿意,至少不会成现在的模样。”事后,邓衍孝的妻子反思道。
屏西要脱贫发展,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随着全村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两委”人的思路也一步步开阔。2016年3月,泗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法立担任村“脱贫攻坚第一书记”,产业转型发展终于提上日程。
历经多次与县财政、发改等部门对接汇报,2016年9月,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终于到位。屏西村扶贫产业园一期在邓庄流转土地100亩,采取“村集体+大户+贫困户”的模式。财政资金建成大棚后移交村集体,整体发包种植大户,雇佣贫困户劳动和租金补偿贫困户的方式,示范带动脱贫致富。力争产业结构调整有新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新路径,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新思路,探索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如今,当你走进屏西,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新修道路旁边,棚内一株株草莓正开花挂果,成为方圆千亩良地中最打眼的风景。
“60块一天,俺和婆婆一天能挣120块,一年1万多块也很不错;每天都有活干,无事生非的事情也就没有了。”再次见到邓衍孝的妻子,她正在大棚内给草莓浇水,辛苦并快乐着。
老百姓生活丰富了
村民张步昌在县城中医院上班,妻子在村内开店卖化肥农药,收入较为可观。孩子在外地上大学,两口子闲暇之余十分重视养生保健。
农闲时,张步昌的妻子喜欢邀请一群中年妇女,聚集在堆满农资的简易仓库,跟着网络视频学习广场舞,一招一式也有模有样。但几次组队上县里参加比赛,成绩都不理想。
“主要是场地太小,只能分批来练,合在一起就不行了。要是有块大的场地,俺们有把握取得好成绩。”张步昌的妻子说。
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需求也就多了起来。2016年3月,在群众的呼声中,村里决定利用隧道窑爆破留有废土的机会,填平夯实褚马小学门口臭水沟,硬化兴建占地2400平米的农民文化广场。
场地硬化绿化资金,体育器材尚未着落,但村“两委”还是决定边开工边争取。3月底,随着一车车的废土运送摊平,昔日的臭水沟不见了,文化广场雏形初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县文广新局领导听取汇报后很是支持,决定投资37万元用于硬化亮化。省直机关工委领导也出面协调省体育局,篮球架、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也如期安装投入使用。
“晚上广场见!”不止一次听到如此约定。当年9月底,秋收秋种已落定,天气依旧炎热,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成为群众晚饭后最佳聚集地。歌声嘹亮清脆,足尖点花,翩然起舞,引起观者驻足。
“如今,村内小伙子搞对象至少有个接头地点。”村民马成韶几乎每晚必到,有时是聊天,大多是锻炼。
“广场有了,广场亮了,路也通了,要是屏吴路有路灯就最完美了。”村民刘康亮的媳妇每晚骑着三轮电动车赶来跳舞,一次雨后不小心车子滑到路旁沟里,弄了满身的泥。
2016年10月底,经多次与县美丽办、财政局汇报对接,22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调试完毕,一盏盏路灯伫立屏吴路南侧,与农网新改造的电杆相向而对,十分整齐壮观。夜幕降临,感光自控,一盏盏路灯照亮着群众前行的路。
“俺们农村也过上了城里的生活,路灯亮堂堂,大家舞起来,舞动中国梦、舞起我的梦。”村民刘国安编起了顺口溜。
朱海涛本报记者马远征
新闻推荐
6月26日,在“七一”来临之际,泗县法院召开“七一”表彰大会,全院干警参会。会上,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字字铿锵,并向党作出庄严承诺,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会议宣读了《关于表...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