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小镇“三级跳” 埇桥区大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聚焦‘上海需要’,借‘海’登高,深耕长三角,创品牌,强品质,让我们大营果蔬飘香长三角。”日前,埇桥区大营镇党委书记姜少华信心满满地说。大营镇位于埇桥区南部,区位偏远,但人均耕地3亩多,村民发展愿望强烈。近年来,该镇充分调动新型农民创新创业积极性,改善调优种养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果蔬产业,接续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三级跳”,全力打造大营“果蔬小镇”新招牌。
由“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华丽转身
大营镇以往除短暂种植烟叶之外,特色种养业几乎是空白,“一麦一豆”经济效益低下。穷则思变,近年来,该镇勇于尝试,“无中生有”,奋力突破种养产业发展瓶颈。
“当时,种葡萄一亩地年收入1万元以上,效益非常可观。”2005年,韩圩村村民韩君明利用在外务工时帮助别人管理葡萄园的机会,学到了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毅然回乡创业,正式开启了大营镇葡萄种植的历史,成为该镇发展葡萄产业的“第一人”。回到家乡后,他租赁了15亩农田开始种植葡萄,第二年又扩增了15亩。
其他农户纷纷跟随,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目前,该镇葡萄年产值为2.6亿元,葡萄品种也由单一的巨峰发展到夏黑等1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由“一枝独放”到“四季飘香”满园春色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该镇以葡萄产业带动其他果蔬产业迅速发展。
耿湾村青年农民于虎从外地引进草莓,带动种植近500亩,亩效益2万元左右。镇东村村民刘鋐返乡创业,种植金硒梨200多亩;方瑞东、杨莉分别引进金硒梨、黄金蜜梨、金斗梅杏;刘艳军引进秋雪毛桃、意大利黑梨;外乡农民王素友引进大棚油桃。镇南村青年朱广峰、朱林等人成立碧生源公司,种植有机蔬菜1700亩;康峰、朱磊引进工业丝瓜,将基地扩展到1100亩;西瓜育苗大户刘超、韩心文等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金硒梨种植200多亩,工业丝瓜种植1100亩。黄金蜜梨园、金斗梅杏种植园、意大利黑梨种植园、油桃园、莴笋种植园、草莓采摘园、千亩毛豆园等发展红红火火。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凝聚合力
大营镇注重创新品牌,着力打造果蔬产业响亮名牌。截至目前,该镇成立新型农业主体215家,获批省级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标准园3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家庭农场4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已成功申报绿色食品1个。
为抓点带面,探索可复制模式,大营镇“摸着石头过河”,打造了集旧村改造、水果产业、众筹农场、美丽庭院、双基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韩老家田园综合体”试点,目前已初具雏形。结合果蔬产业发展需要,该镇整合了镇东、陈李、镇西三个到村项目,盘活利用废弃小学,建成三关冷库。
该镇突出城镇建设和环境整治两个重点,全力打造经济发展起跳平台;突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个关键,谋划发展4万亩优质麦生产基地、万亩连片葡萄生产基地、连片金硒梨生产基地等产业发展基地,提升现代农业档次,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本报记者 杨雪
新闻推荐
小物业 大民生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