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历史斑痕的“手” 赛珍珠、《大地》与宿州□蔡军吴冠男
《大地》是一本以描写旧中国农村题材为内容的长篇小说,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名著。在来宿州工作生活之前,我对《大地》这本书知之甚少,到了宿州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以宿州农村为背景的写实主义小说。但我一直在想,一个美籍女作家怎么能够如此透彻地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族文化,尤其是当时中国淮北农村的社会?又为什么能够以写旧中国农村社会而敲开诺贝尔奖文学殿堂的大门?于是我走进了《大地》,努力去解读认识它,试图解开这些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的谜团。
《大地》在我手中一页页地翻过,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它渐渐地打动了我。它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它那娓娓道来的故事,它所描写的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风物人情,乃至地方方言习俗,无不透露出一股浓郁醇厚的黄淮地区的乡土气息,处处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活脱脱的一幅旧时代黄淮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民俗风情和农民生活的历史画卷。犹如一只摩挲历史斑痕的“手”,撕开了当时淮北地区人民的苦难的历史,摩挲着那段历史的伤痕,震撼人心,使人深思——《大地》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这项桂冠,当之无愧。
赛珍珠的《大地》完全以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叙述着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叶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的满清封建王朝正在走向没落崩溃,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潮流拍岸而来。在封建制度中已沉睡两千多年的东方农业大国正在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共和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中华民族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历史非常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时空下,赛珍珠通过对生活在当时安徽宿州城郊的农民王龙一家三代人艰苦创业,由穷变富的经历描述,向世人展示了黄淮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把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善良淳朴、坚忍不拔、热爱和平、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优秀民族品格凸显出来;把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在军阀混战、列强蹂躏、兵匪抢劫、水旱蝗疫等种种磨难下,苦苦挣扎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赛珍珠之所以能写出《大地》这部中国农村题材传世佳作,这与她的特殊人生阅历密不可分。正是她特殊的人生阅历,使她成为“中国通”,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的深入了解。
赛珍珠出生于1892年1月26日。1892年春,出生刚三四个月、还在襁褓中的赛珍珠就跟随父母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她的父母作为传教士先后在江苏淮安和镇江一带传教。赛珍珠的婴幼儿时期是在淮安度过的,儿童少年时期则主要居住在镇江。小学、中学都是在镇江读的,中学就读于当年的镇江教会学校崇实中学(现为镇江二中)。她从儿童到青少年,居住在淮安、镇江乃至扬州等地,当时还应当属于中小城市类,抬腿就可以走入城郊农村。她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和农村农民有所接触,也就进一步加深了赛珍珠对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了解和认识。淮安和宿州同属于黄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相近,这就为她日后描写以宿州农村为代表的黄淮地区农村和农民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7年春,她和来华传教并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布克结婚后,又随之来到宿州定居四年多,直至1921年秋又随布克迁居南京,同在当时的金陵大学任教。
赛珍珠之所以能写出《大地》这部影响世界的世界名著,是因为她怀着对中国人、中国农民的深厚感情来体验当时的淮北农村农民的生活,观察分析事物,选择素材进行创作,讲述着那个时代的中国农村故事。
赛珍珠在宿州度过了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她怀着对中国农民的深情主动深入生活、融入农村社会,除了在教会中学任教外,还经常随布克一起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或进行农技推广,和农民进行面对面交谈,近距离接触观察。她和布克还一度住在城郊村庄(故址在原宿州市委党校一带),其左邻右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她经常和邻里中家庭主妇或姑娘媳妇们围坐在一起聊天拉呱,对她们的喜怒哀乐、生活状况及风俗习惯也有了贴近了解;她有时也会走到街头喝碗汤,吃个烧饼,品尝宿州特色的风味小吃;冬天她会穿着用麻和牛毛编织的毛窝子(保暖鞋)和邻家妇女围炉叙话。期间她还目睹亲历了宿州地区人民遭受水旱蝗灾和兵匪洗劫的种种苦难惨状。这些都为她提供积累了黄淮地区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丰富的原始素材。正如她在自传中所说:“在宿州居住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了解那些住在城郊村庄的穷苦农民,在农民当中,我找到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
赛珍珠的《大地》等一系列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是不容撼动的。正如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给予她的评语所说:“因其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的描写,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1931年初《大地》在美国出版,甫一面世,就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好评如潮,成为美国当年最优秀的畅销书;先后获得美国1931年度威廉·迪安·豪厄尔斯小说奖和普利策奖;七年后,又荣获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前一天,一位斯德哥尔摩天文台台长对赛珍珠说:“你的作品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于人类的一个伟大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了解和重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生活、形象和品性。而正是这些才把我们这个地球上的芸芸众生联系到一起。”他说,赛珍珠给了“西方人某种中国心”。赛珍珠去世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亲致悼词,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这评价恰如其分,名实所归。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赛珍珠”——一个中国人民不应忘记,也不能忘记,宿州人民更不会忘记的名字。
新闻推荐
宿州市2021年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开始征集岗位不少于50个,申请时间为3月17日—4月16日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市人社局获悉,宿州市2021年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征集工作正式启动,岗位不少于50个。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