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儿童健康的守护天使 记儿童急诊科工作的一天
张凤军一边叮嘱着家长把孩子的头部固定,一边用刮胡刀轻轻地刮下头发。
不到8:00,急诊科副主任何兴波和张艳已经被患儿和家长们淹没。
9:00,儿童医院急诊科大厅里人头攒动。
李美琦捧着孩子的小脚丫,仔细寻找着纤细的血管。
张艳梳着一头短发,看起来很干练。她揉了揉额头,虽然勉强挂起一丝笑容,但发红的眼眶已经很清楚地把心中的委屈表现在脸上……就在刚刚,一把压舌板砸向她,此人正是一位患儿的母亲。原来,张艳劝家长带孩子回家。“毕竟已经打了一天的针,再留在医院,跟回家休养也没什么不同”。看着自己孩子的体温又升到了38.4摄氏度,孩子的母亲情绪失控了。同事们努力劝慰着躲进设备室的张艳,从她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平复了情绪,心平气和地跟孩子的奶奶又进行了一番沟通,闲不住的张艳就跑去别的地方帮忙了……
这是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童医院”)急诊科出现的一幕,而在这个科室,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对这样的场面见怪不怪了,“比起普通医院,我们儿科急诊的矛盾会更尖锐一些,毕竟除了孩子,我们还得安抚好家长的情绪,一句话说不好,就会出问题。”急诊科主任叶冰说。
作为儿科类的三甲医院,儿童医院的名声在济南市、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病儿多了,再遇上心里焦急暴躁的家长,医患矛盾看似难以调和。事实是怎样的呢?这群守护儿童健康的天使,到底在一天内会遇到什么?近日,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天他们的工作。可以说,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不到8:00,急诊科副主任何兴波和张艳已经被患儿和家长们淹没。儿童医院的急诊科24小时都有人值守,用叶冰的话来说,接班的不来,值班的不走,“绝不能推诿一个病人,因为我们胆子小啊!”
9:00,急诊科大厅人头攒动,但无论是叶冰还是其他医护人员,都说“今天人不多,比起高峰期,连一半的人都不到”。这种流量,在急诊科所有人看来就是小意思,“人多的时候,抢救室、观察室里每张床上都能放三四个孩子!一天的接诊量能达到1200多,按照今天这个节奏来看,接诊量也就四五百吧。”叶冰说。遇到高峰期,同时排队等候就诊的就三四百人。
10:20,急救室来了一个只有3个月大、患有先心病的孩子,这个孩子因为感冒引发肺炎,正在儿童医院住院,因为到一楼做检查时,突然脸色发紫,喘不动气,再等着坐电梯回15楼的病房根本来不及,急诊科赶紧让张艳到抢救室进行诊治。还好,通过吸氧,10分钟后孩子恢复正常。“其实这种抢救对于我们来说很普通,要知道,单是今年1月份,我们就完成了880次抢救!”护士张凤军说。
早班的两位大夫,遇到突发情况时,一般是张艳接诊,而何兴波就像是“长”在了办公桌前,迎接一位位患儿和家长。从不到8:00坐下到10:30,她一口水没喝,全是跟家长沟通。10:34,何兴波急匆匆跑进了洗手间,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工位,“上个厕所必须得脚下生风,不能让患者多等。”
1分钟后,120呼啸而来,一个只有1岁9个月的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啼哭不止,张凤军跟120进行对接,然后给孩子测体温,再抽空填写交接登记本。“看孩子的情况好像是高热惊厥,还不算危急,如果遇到危及生命的重病号,所有人都要全力投入抢救。”张凤军说。
在儿童医院急诊科当护士,还得会“理发”,把针打到胳膊上,如果孩子乱动,会出问题,所以很多情况下,护士们会选择打在头上或者脚上。张凤军一边叮嘱着家长把孩子的头部固定,一边用刮胡刀轻轻地刮下头发,旁边的邵文杰看得很仔细。
11:50,何兴波正被家长们包围,急诊科外突然传来一阵躁动,妈妈哭着说“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爸爸则充满戾气,冲两位医生大吼着。原来是孩子烫伤,被120送到急诊,但家长没搞清楚,这是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在另外一座楼上,被告知详情后,夫妻俩顾不得道歉,带着孩子疾步离开。
在儿童医院急诊科设备室门后的一个角落里,藏着所有人的水杯,有空喝水了,大家都会躲在门后赶紧喝两口。12:40,张凤军趁着间隙,端起了自己的杯子,水已经凉透了,她说:“不能当着患儿和家长们的面喝,显得不严肃,影响形象,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喝凉水。”
15:00,120送来了一位体温正常却抽搐的女童,张艳、李美琦和邵文杰过来忙活。她们推断,孩子应该是癫痫,但一切结果还要等孩子做完检查之后才能确定。跟孩子过来的是她的爷爷奶奶,孩子的父母一会儿就到。“像这种情况,全家出动的在我们这里太常见了,有时候七大姑八大姨也会跟来,直系家长还好,反而是一些旁系的亲戚最容易挑刺儿。有时候,孩子的情况完全不需要打针,家长也要求打,你不给打还不行。有时候,孩子需要观察一天,家长却要求当即做各种检查,其实完全没必要。我们还是希望家长能够充分信任我们医生,我们面对每个孩子,更想做到完美。”叶冰说。
15:30,3位要上小夜班的护士刘娜、林慧和张群群提前到位,她们要跟张凤军和李美琦进行交接班。“小夜班是16:00到23:00,小夜班的护士人数要增加,遇到高峰期,还会从输液室抽调人手,增加力量。”刘娜说。果不其然,17:00之后,接诊量似乎突然之间就爆,护士们的节奏骤然加快,干啥都是一路小跑……
“我们一周只休一天,病人多了就不休息,加班是常事。”叶冰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因为自己的作息规律跟普通人不一样,邻居经常看见她下大夜班、早晨买菜回家,还以为她赋闲在家,就颇有善意地提醒,“你得找个工作,老在家里也不是回事……”说到这里,叶冰忍不住哈哈大笑,但不一会儿就突然沉寂下来,“我从来没管过自己的孩子,从她出生到现在上大三。然而,在我们这里,谁不是这样呢?又有几个女同志能管家呢?不求别的,我们只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患儿尽快康复,让家长尽量安心,同时也盼着家长们能够体谅我们,一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文/图 本报记者 董宏磊)
新闻推荐
滨湖煤矿推进管理智能增值工程“落地” 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领先同行
□本报通讯员张胜奎本报记者张楠“支架初撑力25兆帕,煤机电流108安,工作面设备运转正常,无异常现象...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