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史伟云 省内首家眼科博物馆预计5月向社会开放

济南日报 2019-03-14 11:32 大字

3月1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做客济南报业全国两会5G全媒体北京演播室。他表示,有些盈利性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存在过度医疗行为,建议将骗保行为纳入国家征信系统;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堵住医保漏洞。

做好顶层设计 堵住医保漏洞

今年全国两会,史伟云提交了关于如何合理使用好有限的医保基金的建议——将骗保行为纳入国家征信系统,不遵循医疗规范的执业单位、医疗人员、法人代表要承担刑责和人身侵害责任,遏制医疗机构通过各种手段诱导群众住院手术。

“有些盈利性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存在过度医疗行为,透支了有限的医保基金。”史伟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遏制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史伟云的第二个建议,是加快“孤儿医疗器械”的审批制度改革。以角膜保存液为例,史伟云表示,虽然我国已能研制国产角膜保存液,但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找不到国内企业落地生产,只能长期依赖进口,每保存一枚角膜要花1000多元,造成了角膜原位捐献无法进行,加重角膜供体的匮乏。因此,他建议加快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的简易审批,以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价格下降,更好地满足小样本患病人群的需要。

加大科研攻关 缓解角膜供体紧张

“我国有300万角膜病盲人,但每年只有约1万例病人通过手术复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角膜供体不足。”作为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史伟云是国内极少数完成超过万例角膜移植手术的专家,但由于角膜捐献不足的问题,很多角膜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手术。史伟云介绍,为缓解角膜供体不足的问题,山东省正积极开展角膜捐献宣传、推广工作,角膜供体提取量逐年增加,2018年提取近千枚角膜,帮助角膜病盲人重见光明。同时,通过科研攻关,他带领的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临床应用取得成功,已可部分替代人眼角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角膜来源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老年人群体白内障发病率相当高,为第一大致盲眼病。史伟云说,白内障手术现在已非常成熟,5-10分钟就能做一台成功的手术,“视力低于0.5,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话,就应该做手术。”建设眼科博物馆 推进医疗科普

史伟云非常重视医疗科普的作用。据他观察,应该去看眼科的病人,有一半没有去,“有的人一只眼睛看不见,只要另一只眼睛看得见,也不去医院。”另外,很多人对于佩戴眼镜的要求仅限于“能看清楚”,舍不得投入,这种“近视”的认识应尽早纠正。

为更好地向公众科普眼健康知识,经省发改委立项并拨款1000万元,山东省眼科博物馆正在建设中,预计5月份面向社会开放。“这是省内第一家眼科博物馆。”史伟云介绍,在山东省眼科博物馆,公众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眼镜、古代中医对眼科研究的文献资料、眼科器具等。(济南报业全媒 体 记 者罗晓飞 王彬 梁 汝潇 张茜)

新闻推荐

山东规范成品油经营秩序斩断违法黑色链条

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以来山东省政府部署了成品油市场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各部门共同出击,从源头抓起,加强成品油全链...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