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滨湖煤矿推进管理智能增值工程“落地” 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领先同行

大众日报 2019-03-14 10:01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胜奎

本报记者张楠

“支架初撑力25兆帕,煤机电流108安,工作面设备运转正常,无异常现象。”3月11日,在滨湖煤矿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对井下16112工作面的采煤情况了如指掌。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的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组地面远程操控监控系统,能够时刻监控到井下工作面支架、煤机、面溜、泵站等信息。一旦发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矿设计使用的三维井上下动态图,可以随时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和实时数据、各监控点1个月内的历史数据和井下各岗点人员的定位数据,系统数据、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开采技术走在了全国同类型矿井前列。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滨湖煤矿实现了对传统安全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主副井提升等7大系统的监测,并且能够智能监控井下采煤工作面、主运皮带、通风压风、变电、洗煤厂等15个子系统,涵盖了矿井安全生产的各个角落。在此基础上,滨湖煤矿建立了1万条风险清单“大数据”库,按照排查全面、分类处置、整治到位的要求,加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风险过程管控管理力度,对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及时处理,实现安全质量责任落实零缝隙、问题整改零留存、问题复查零反弹“三零”管理长效化、动态化。

此外,滨湖煤矿创新实施了群众安全网上综合管理系统。生产单位管理员负责将每天的安全隐患从网上导出后,向单位值班人员汇报落实整改。所查安全隐患超过限定时间未闭合的,系统自动报警提示,提高了安全隐患整改的时效性和落实力。截至目前,该矿已实现安全生产8周年。

“智慧矿井”的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持,更需要高素质人才。“我们着力向人才培养要效益、要效率,从寻找、培育、任用三点发力,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美丽智慧滨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矿长邓涛说。

滨湖煤矿把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上升到矿井战略层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健全培训体系,打造了具有滨湖特色的全层级素质提升格局。一批批“技术高、品格好、懂规矩、能干事、敢担当”的复合型人才在滨湖煤矿脱颖而出、茁壮成长,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未来,滨湖煤矿将在掘进工作面现有视频监控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系统的应用,推进综掘机智能截割,力争实现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实现各子系统能够在同一平台远程控制。充分挖掘系统潜力,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用好开启管理智能增值的金钥匙,全面推进“智慧矿井”建设。

新闻推荐

理工大入选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晚报讯(记者赵瑞雪)昨日记者获悉,首批全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公布,山东理工大学申报的科技...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