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隐园,《聊斋志异》诞生之地
蒲松龄进入石隐园,不啻于发现一处新大陆,对其创作灵感的启迪和思路的开阔至关重要。他进入石隐园如鱼得水,读着万卷楼上的藏书,逍遥于石隐园花木丛中,创作完成了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以及其他著作。
□孙方之
王村镇西铺村毕氏家族的石隐园,是鲁中地区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所以取名为“石隐园”,是此园林以石取胜。当年毕家从江南花重金搜罗、购买了当时著名的十大灵石置于园内,赋予了石头以灵性,如高士一样隐居在这里,故名“石隐园”。
石隐园的主人原为明朝崇祯元年户部尚书毕自严。西铺毕氏家族,世称“淄西毕氏”,原籍为冀州枣强,元末明初迁颜神镇石塘坞,第二世毕敬贤因乐其风水,再迁崔家庄为业。明朝中期淄省大道路经该村,多有开店铺者,崔家庄又俗称崔家铺,因有东西二村,天长日久,乡人把“崔”字省略,简称之为东铺、西铺。这就是今天东铺村、西铺村的来历。
毕氏家族迁居此地,于明朝中叶迅速发达,成为山东地区数得上的豪族。八世毕自严于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从松江府推官做起,直到崇祯元年(1628),经过近30年的拼搏奋斗,终于成为回光返照时期大明王朝的户部尚书,赐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毕自严在任户部尚书之前的天启年间,由于拒绝阉党魏忠贤的拉拢利用,受魏党排挤,曾一度罢官归里。毕自严深知官场凶险,复官无望之际,只好做了颐养天年、了却残生的打算。于是,他穷其毕生积蓄,在西铺村大兴土木,修建石隐园。
石隐园位于宅院后方,占地40亩。在园中广植花木藤萝,筑假山,置灵石,引村北泌水河入园,修建人工湖舣塘,溪水逶迤曲折绕假山,穿竹林,四季潺潺。春天,牡丹芍药争相烂漫;夏天,老藤绕屋龙蛇出没;秋天,桂花飘香硕果累累。毕自严不唯当官一途,他还是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文学家。他在繁忙从政的40余年间,创作了几百万字的诗词歌赋和文章。他也是位嗜书如命的藏书家。他在石隐园内建起宏大轩敞的藏书楼,名曰“万卷楼”,专门收藏他自己的著作及购得的珍贵藏书,最盛时达十余万册。当年与宁波的“天一阁”齐名。
毕自严死于崇祯十年(1637)。6年之后明朝灭亡。毕尚书以后的毕家逐渐走上下坡之路。但他的二儿子毕际有受其父“恩荫”,入清后,仍然官至南通州知州。但在康熙初年的一件冤狱的牵连下,被罢官归里。这时候,石隐园已经衰败荒废,毕际有把园子缩小为10亩,保持原有风格,将凤翔、双鹰、九象、卧豺、太仆、垂云、菡萏、月窟、魁星、灵碧等十大名石,重新布局于园中。池塘水榭,亭台楼阁,曲径豆棚,南乔北花一应俱全,山东文人雅士争相到石隐园休闲度假。
石隐园的最大贡献,是成就了中国十七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蒲松龄于康熙朝前期受聘到毕家做塾师。蒲松龄到毕家的确切时间,至今在聊斋研究界意见不一。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康熙十八年,路大荒先生则考证为康熙十一年,其编著的《蒲松龄年谱》也把蒲松龄到毕家定为康熙十一年。因为这一年蒲松龄写有一组诗《和毕盛钜石隐园杂咏》。
蒲松龄进入石隐园,不啻于发现一处新大陆,对其创作灵感的启迪和思路的开阔至关重要。他进入石隐园如鱼得水,读着万卷楼上的藏书,逍遥于石隐园花木丛中,创作完成了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以及其他著作。
蒲松龄一生中创作出了约2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主要创作成就是蜚声世界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此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六卷,1000余首;词一卷,100余阕;戏本三出。考其创作历程,其大部分作品是进入毕府之后完成。来到石隐园,蒲松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毕家按月发给他酬金,衣食无虞,全家生活稳定,解除了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他有条件饱读毕家万卷藏书楼内的藏书,如鱼得水,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知识面开掘深邃,思想升华;东家毕际有当时是淄川县闻人名士,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人圈子,蒲松龄很快融入了这个圈子,视野更加远阔。这三条,使得蒲松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一个优质、高产时期。上述作品中的绝大部分,均在西铺石隐园写作完成。
蒲松龄在毕家只教过八个学生,这八个学生相差十几岁,几乎同时跟蒲松龄读书。十余年后蒲松龄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他在毕家后期,主要任务已不是教书,除了为毕家做些案牍事务,接待些场面上人物,主要精力放在读书著述上了。
蒲松龄进入毕府时,他的《聊斋志异》已经写作大半。来到毕家后,他经常利用教学之余,纵游王村周围山川胜景,深入当地民间采访,搜集创作素材,再对《聊斋志异》进行了重新修改与补充。“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为裘”,“浮白载笔”,在石隐园绰然堂中终于完成了他的这部以心血凝成的“孤愤”之作。据统计,《聊斋志异》400余篇故事中,有近五分之一为取材于王村本地或毗邻的章丘、长山(周村)、邹平、齐东、历城、淄川西部地区。《绛妃》《大司农》《查岈山洞》《狐梦》《骂鸭》《狐入瓶》等,写的就是身边人身边事。《绛妃》一篇的本事是到石隐园观赏牡丹花而引起。“绛妃”指的是石隐园里一株绛红色牡丹花。癸亥岁(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暮春某天,蒲松龄随东家毕际有到石隐园赏花,回到绰然堂有些累了,午后小憩做了一个美梦。梦中受到两个“被服艳丽”女郎的邀请:“有所重托,敢请移玉”,说是“绛妃”召见。他跟着二位佳丽来到一处“金钩碧箔,光明射眼”的大殿内,受到一位“环佩铿然,状若贵嫔”女子的迎接,随之设宴招待,礼遇有加。蒲松龄惊愕之余,问明缘由,原来“绛妃”是石隐园里的花神,经常受到“封家婢子横见摧残”(“封”暗喻“风”,指的是牡丹花被大风摧折)听说先生文笔了得,“烦君属檄草尔”。于是“文思若涌,少间脱稿”,写出了一篇替“绛妃”抱打不平,让花神一族扬眉吐气的铿锵檄文。醒来后凭记忆将檄词记录。当然,本篇假托梦境,只是一种写作手段,表现的是他在石隐园惬意的生活感受,彰显的是扶弱抑强、惜香怜玉的本真情感。
康熙二十六年,经蒲松龄在石隐园近10年的不断修改补充,《聊斋志异》大体成书,手稿被分拆开在多位友人中同时传阅。王村地区百姓“说聊斋”渐成风气。这年,在家丁忧的詹事府少詹事新城人王士禛,来到毕家看望其从姑母,也就是毕际有的夫人王氏。毕家与新城王家有“三四世姻娅之好”,毕际有是王士禛的从姑父。毕际有请出已有文名的蒲松龄一同接待了王士禛。毕际有向王渔洋推荐了《聊斋志异》。王渔洋对《聊斋志异》颇感兴趣,回京后题了与《聊斋志异》一并流传的诗:“故妄言之故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作为当朝大员的王士禛,顾及到自己身份,和《聊斋志异》不合时宜的内容,用含蓄朦胧的意象以替蒲松龄说出创作《聊斋志异》底蕴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观点。蒲松龄以《次韵答王阮亭先生见赠》为题,酬诗一首:“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直率地诉说了自己落拓不遇的状况和创作《聊斋志异》的衷肠。王士禛还对《聊斋志异》作了30多条批注评点,基本倾向是赞赏。
蒲松龄还有数十首诗词直接描写石隐园美景的。其中多首写到石隐园,下面二首描写石隐园夏天美景和蒲松龄真切感受的诗颇具代表性:其一:“年年设榻听新蝉,风景今年胜去年。雨过松香听客梦,萍开水碧见云天。老藤绕屋龙蛇出,怪石当门虎豹眠。我以蛙鸣闻鱼跃,俨然鼓吹小山边。”其二:红点疏篱绿满园,武陵丘壑汉时村。春风入槛花魂冷,午昼开窗树色昏。书舍藤萝常抱壁,山亭虎豹日当门。萧萧松竹盈三径,石上荫浓坐不温。”
成就一代文豪,石隐园功不可没。
石隐圆里的晚宴(韩家平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汝宝通讯员周蕾程木方这是一组极其普通的数字:三年来,安仁镇共引进项目13个,累计工业投入7.2亿元,工商税收连年翻番,从2008年434万元增加到2010年1387万元,2011年1—7月份完成...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