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代父母回故里

莱芜日报 2014-04-19 17:06 大字

□本报记者 朱虹

“父亲离开莱芜后,一直想回来看看,可直到去世都没能实现这个心愿。今天,我替他老人家回来了。”4月15日,双脚踏在莱芜的土地上,74岁的吴继云老人激动不已。

吴继云是国家卫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鲁中分会会长。吴老和莱芜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莱芜出生,6岁时跟随母亲离开了莱芜。在莱芜的土地上,处处留有吴老父母共同战斗过的历史痕迹,也有莱芜父老乡亲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吴老的高尚情怀。

吴继云的父亲叫吴瑞林,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中将。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党组织指派到山东来工作。他曾在鲁中地区战斗多年,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著名的杨家横三战三捷就是他指挥的。因在战斗中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右脚,行动不便,人们便送他外号“吴瘸子”。这个“吴瘸子”英勇善战、机智灵敏,经常令敌人闻风丧胆,也常让敌人恨得牙齿痒痒。

吴继云的母亲刘军是牛泉镇刘家庄人,是莱芜市第一位女八路。1940年10月,时任泰山地委妇委书记的刘军在执行任务途中被敌人包围,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那时,刘军已怀孕8个多月,不久她便在监狱里生下了儿子吴继云。7个月后,在组织的精心策划和接应下,刘军母子终于越狱成功。

逃出监狱后,刘军便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吴继云到娘家一带躲避。敌人也知道了“吴瘸子”的儿子就藏在村中的消息,便挨家挨户去搜查,可没有一户老百姓说出他的下落。“那时候,我藏在老乡的家里,为了躲避鬼子的搜查,老乡们托着我的脚通过院墙,从这个院子再传到另一个院子,就这样把我救了。要是没有莱芜的父老乡亲,就没有现在的我。”说到这里,吴老的眼眶湿润了。

这段历史,在莱芜市大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题片《根基》中也有还原和再现。

“父亲是1945年离开山东去的东北,从那时起因为各种原因就再也没能回来过。对于他老人家来说,这是件很遗憾的事。”吴继云老人讲着。1995年,吴瑞林将军过世,这距离他离开莱芜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1997年,按照父亲的遗愿,吴继云老人陪着母亲来到了山东,将父亲的骨灰撒到了日照大海里,并陪母亲重游了临沂、莱芜等地。

在莱芜老家,刘军老人很想再去看望一下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可有的老乡已经不在了,有的已经搬走了。那一年,刘军老人已是77岁高龄。“母亲去年辞世。辞世前,她老人家还一个劲念叨,想再回莱芜老家看看去。”

“父母都不在了,我代表父母来看看莱芜的父老乡亲,看看这片养育我们的热土。”吴老动情地说,“我走的时候只有6岁,对莱芜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有一年,父亲在附近打仗回来,路过姥姥家。姥姥给父亲包好水饺等着,我抢着吃了一个,被姥姥打了一下手。”伴随着吴老的回忆,那段封存在脑海中的模糊记忆一点点清晰起来。

说起家乡的发展变化来,吴老连连称赞。“17年前陪母亲回来时,老家还不像现在这般繁华。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越来越好,老区人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父母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了。”

“这次回来,还有一个心愿,把姥爷的遗骨迁到烈士陵园去。”吴继云的姥爷刘运瀛因从事抗日救国运动,被当时的大汉奸、日伪皇协军莱芜剿共总司令亓象德挖眼、割舌,最后残忍地杀害。“姥爷被害的时候才46岁,如今,他的墓地还竖立在老百姓的田地里,风吹日晒,多年后可能就不复存在了。把他老人家的遗骨迁到烈士陵园,让我们世世代代敬仰他、纪念他,这是我们这代人唯一能为他做的。”吴老期待着。 

新闻推荐

莱芜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全市茶叶种植发展到3555亩,“齐鲁干烘”成为响当当的知名品牌———打造茶产业发展新高地

□本报记者 徐国明 通讯员 魏海刚近年来,莱芜市紧紧围绕“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做优...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我代父母回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