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产业基地:蓝色经济的引领新极 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理论课题组
临港产业是来自海洋时代的呼唤,是日照百公里海岸线的黄金商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建设新兴临港产业基地,找准了日照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准了日照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找准了日照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是日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发展临港产业的独特优势
临港产业对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从外部宏观环境看,从自身要素禀赋看,日照具有区位、资源、创业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将使海内外投资者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进驻日照、投资日照。这一系列要素和潜能的聚合与释放,是日照未来不可限量的潜力和后劲之所在。
独特的区位和生产力布局优势。日照位于正在崛起的环太平洋经济圈、环黄(渤)海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是发展国际贸易的理想之地;处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的结合部,是区域经济潜在的发展极。日照港区周围300多平方公里区域地势平坦,适宜布局各种大型工业企业、园区及其储运设施,是发展临港产业的黄金宝地。
广阔的经济腹地。日照经济腹地是以新亚欧大陆桥铁路干线为辐射线、沿线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带状腹地。腹地是我国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工业较为发达。这为日照发展临港大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腹地和市场支撑。
优越的港口集疏运条件。日照港是建设大型深水枢纽港的理想港址,特别适宜建设10-30万吨级巨型泊位,可建设各类泊位200多个,吞吐能力可达2亿吨以上。日照境内有三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十条省道,与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东半岛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十分便利,为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创造了优越条件。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铁路大通道开工建设。青日连铁路已确定规划,即将动工兴建。新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以及日照港疏港高速、长深高速公路日照段建设顺利推进。这一系列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突破,将为日照市连接东西、辐射内陆、贯通南北、融合沿海创造优越的条件。
丰富的过境资源。日照港是我国重要的生产资料港。港口及其周转疏运的资源性货物,是发展冶金工业、石化工业、木材加工、粮食加工等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日照工业化的强大平台、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还是日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大后方”、发展“根据地”。2009年,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鲁南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口岸通关部分投入使用。与中石油合作的日照至东明输油管道开工建设,与中石化合作的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与之配套的日照至仪征输油管道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为打造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要的宏观调控机遇。2009年,日照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和“洗牌机制”,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精心编制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和鲁南临港产业区规划,立足于建设“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确立了“一带三轴八区十大重点产业”的规划格局。经过积极争取,石油化工基地和海洋装备制造基地被纳入省蓝色经济区规划。制定并启动了钢铁、汽车、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八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特别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倾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全力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列为重点打造的“一区三带”之一,将日照作为鲁南经济带的龙头来培育,在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倾斜。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列入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山钢与日钢正式签订了资产重组合作协议,资产重组及其他前期工作正在着力推进。日照区域性枢纽、新增长极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初显经济增长新极
经过建市二十年特别是最近五年的强劲发展,2009年全市重点调度的38家临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0%、85%和85%,日照港口物流行业生产总值占到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20%左右,临港工业和临港服务业居日照二三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日照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有力地塑造了日照的特色经济品牌和形象。如今,临港产业已经成为日照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日照新的产业布局框架已经清晰可见,产业结构的海洋特色已经十分显现。日照基本由内陆城市完成了向滨海城市的转型。岚山区在五年时间里,从一个沿海无名小镇一跃而成为一个港口与工业互动的工业强区,岚山正成为日照100公里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到2009年底,全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56:34。目前,已形成了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钢铁、化工、能源、浆纸、粮油加工、机械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可以说,有了临港产业,日照的经济版图才得以重新改写,产业格局才得以绚丽多彩,城市特色才得以充分显现,知名度和美誉度才得以不断提高。
产业总量快速膨胀。港口物流业发展迅猛。日照港常年中转运输煤炭、矿石、粮食、液化品、油品、建材、化肥等70多个货种,其中粮食、矿石、液化品、木材的进口量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国港口前茅。日照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矿砂、煤炭等大宗物资的中转储存基地,到“十一五”末,有望建成鲁南港口物流中心。冶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山东精品钢铁基地建设项目正在推进中,到“十一五”末,有望形成15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建成全省龙头、国内重要的精品钢铁生产基地。浆纸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浆纸年生产能力45万吨,亚太森博投资12亿美元的100万吨浆纸扩产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到“十一五”末,能形成浆纸加工能力400万吨。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到“十一五”末,植物油加工能力将达到500万吨。日照市将在全国粮油加工工业市场上拥有相当的“话语权”。机械产业发展迅速。目前,五征集团低速汽车年产量55万辆,产量已经稳居全国前茅。2007年,威亚一期年产10万台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投入运行。到“十一五”末,将达到年产汽车发动机70万台产能规模,打造出全国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目前,装机容量已达2×350MW,2×680MW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到“十一五”末,全市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KW,发电量将提高到300亿KWH。这将进一步奠定日照市在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地位。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港口共生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在港口主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海运业、集疏运业、仓储物流业等取得较快发展,港口共生产业层次逐步提高。港口依存产业取得一定发展。依托港口,设立了日照开发区、岚山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建设了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到2007年底,全市共实施临港大工业项目116项,累计完成投资253亿元,已建成投产骨干企业38家。港口关联产业形成完备体系。由金融、保险、饮食、商业等一系列服务业组成的产业体系,勾划出具有港口型城市特征的服务业结构。
产业地位日益突出。支柱地位形成。统计资料一再表明,日照临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正扶摇直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经济特色显现。全市销售收入50强工业企业有一半多直接或间接与港口发生关联;全市产业体系带有明显的临港特征,城市发展与临港产业发展唇齿相依。临港工业打出了日照的产品品牌,树立了日照的城市形象,巩固了日照在区域经济中的应有地位。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树立了发展的信心;看准了自己的优势,理清了发展的思路。临港产业集中的东部城区,已成为全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成为全市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成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带动区域。
发展临港产业的有益启示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以港兴市、商贸促港、港城互动,实现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临港商贸业的协调发展,对于拉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环视全球,太平洋畔,日本横滨至东京湾西岸的狭长地带上创造的工业年产值就占全国的40%。大西洋湾,荷兰的世界大港鹿特丹原本只有单一的运贸功能,二战后大规模发展石化工业,迅速崛起为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令 Shell(壳牌)、BP(英国石油)、ESSO(埃索)纷至沓来。
纵观国内,中国大范围、宽领域、多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促使以海运为主要手段的国际贸易持续快速成长,沿海港口城市纷纷借此东风,加快临港产业区、临港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如宁波临港工业的区域布局已呈现集聚趋势,其中北仑、镇海拥有产值超亿元的临港工业企业70多家、占全市临港工业比重70%以上。
总之,构建和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主导选择,它具有港口指向、规模经济、区域依托、阶段发展、国际导向等特征。其发展经验及启示有:
高度重视临港产业性能和地位。发展物资贸易、进而发展临港工业是港口城市可供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破口和着力点就在发展临港产业上。日、韩崛起的经济奇迹,关键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业,形成了全球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基本特点是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深度挖掘港口综合功能。经济全球化促成临港工业和海陆运物流业在海港前沿对接的格局。各国为了充分利用廉价的海运条件,普遍将依靠进口原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工厂布局在海运发达的沿海港口,建设汽车、钢铁、炼油、造船工业等临海型工业和临海产业区。在此基础上,从单一追求港口吞吐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向了实现港口长期价值最大化,如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约70%的收益和洛杉矶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实施集群发展、坚持招商引资。一个主导产业的培植,必须保证每年至少引进2-3个投资5000万至1亿元的大项目作支撑。为此,发达国家较早关注产业集群问题,并制定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兴建了一大批临港产业园区。主要做法是,由港口出租、组织招商、引进项目,依靠港口运进原材料,在港口加工,再向外出口。如比利时的根特港,利用土地出租给VOLVO汽车制造厂,由瑞典引进设备及原材料和零部件,到根特港分厂组装成成品,利用港口出口。
搞好产业规划。建成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具有强烈区域效应的临港产业体系,一般需要10-20年的时间。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搞好区域规划布局十分重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做好产业规划对于以后的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杂乱无章的产业布局对稀缺的临港土地的破坏是无法修复的。
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进行临海产业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与城市功能区、空间衔接;在做城市规划时,要为临港产业预留发展空间。与城市发展目标相协调。城市定位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强大的产业基础。要从有利于临港产业起步发展出发,策划最优资源,以迅速启动临海产业区为突破口,实现临港产业再度快速崛起。要从大局出发、长远出发,实现临港产业梯度化布局,实现临港产业与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
改善投资环境。长三角等地的发展经验表明营造临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一是牢固确立全社会服务思想。强力推进思想解放,通过扎实有效措施,使干部从官本位转向市场本位,使群众牢固树立求竞争求发展观念。二是牢固树立亲商意识。强化服务是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是投资环境。要以热情洋溢、文明开放的全社会服务意识,形成亲商重商护商的环境。三是政府一个窗口对外。建立为客商服务的代理办事服务制度,免除客商因人生地不熟遇到的各种办事麻烦。重点园区设立海关办事处,24小时为外商提供通关服务,使进出口手续简便、快捷。四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强化首问负责制和办事限时制,推行服务承诺制,坚决落实投诉查实待岗制,建立快捷高效的运作机制,为客商提供投资成本最低化的服务。五是严格目标责任考核。政府一切工作围绕招商引资展开,以企业和客商的满意程度来考核、评价、监督政府部门的政绩。
力显临港产业的龙头引领
实践证明,临港产业是日照实施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发展的着力点,突出发展临港产业就等于抓住了日照工业化的命脉。当前,是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的一个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临港产业,就是抢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先机。只要我们抓住机会,进一步放大临港产业的支柱地位、产业特色、品牌形象,就一定能够把日照建设成为“钢铁”、“造纸”、“粮油”、“发动机”等产业品牌与水上运动之都、生态宜居家园等城市品牌交相辉映的城市。力争到2015年,全市钢铁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化工、汽车、粮油加工等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拓展产业空间。规划建设以日照开发区和岚山开发区为增长极的“两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鲁南临海产业连绵带、聚集区。布局空间要完善充分。树立“大临港”观念,把临港产业变成日照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树立“产业群”观念,将临港产业定位为日照的主导产业强力推进。资源空间要拓展放大。抓住日照港上市的机遇,在港口和道路方面予以适度超前投资,着力培育港路新优势,为日照市大量获取国外资源超前做好准备。物流空间要高效有序。按照物流系统化原则,从场地布局、活动组织到信息系统建设等,都进行统筹规划。人居空间要优美舒适。按照目前我国钢铁工业30吨/人·年的平均水平(国外最先进钢铁企业为600吨/人·年),建设100万吨钢铁厂就需要3.3万职工。随着山东钢铁集团进驻日照,临港产业区生活用地、配套金融和物流区等亟待规划、明确。要妥善考虑临港产业区内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服务配套条件。载体空间要强大超前。突出建设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突出建设以宽带多媒体为主的信息传输网络,突出建设基本满足需求的水、电和其它资源、能源体系,突出建设综合能力较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基础设施。
完善港口功能。增强港口对临港产业的带动能力。适应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码头集装化趋势,大力推进港口现代化、信息化进程,逐步建立起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港口和口岸管理体制及港口支撑保障系统,进一步构筑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争取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每年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开发港口工业功能。按照前港后厂、大物流支持大工业的模式,加快建设与临港大工业相适应的港口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与临港大工业相适应的港口综合功能。积极开发港口物流功能。临港工业是一个大运输量的行业。要以此为依托,积极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物流中心为集散点的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物流网络。努力开发港口商贸和开放功能。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将日照口岸建成沿桥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大通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把日照建成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装配、出口基地。
提升产业素质。集中布局、配套联动,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化发展。遵循“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发展规律,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产品一体化、功用辅助一体化的要求,建设生产要素共享和产业空间集中的专业化产业区。引导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进园,引导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大规模、高密度、强投入,打造区域产业地理品牌。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措施。坚持科学论证、合理选址,坚持环境利用效益最大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现有企业排污治理力度。在精品钢铁基地建设时,积极向省里汇报沟通,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在规划、建设、直至投产全过程的环保监管,保证建设与环保同步推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和节能降耗、环境优化等优先发展技术开展自主创新,力争使日照在临港产业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上成为具有领先技术创新优势的城市。
开展招商引资。加大推介力度。加强日照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跟踪研究,努力与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布局接轨,力争使国家的有关方面甚至国家最高领导人对日照有一个更高的认识。多关注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产业,促使和力争国字号、省字号大公司、大企业在日照市布局大产业、布点大项目。必须以全球的视野分析临港产业发展动态,必须始终注意向国内外客商推介日照的区位优势和建厂条件,必须时刻准备捕捉一切可能的发展商机。破解要素瓶颈。加强对与投资相关的产业导向、项目立项、环境评价、土地管理、贷款投向等政策的研究。充分利用宏观调控对鼓励发展的领域在资金、土地和其它方面的政策扶持。与此同时,可考虑设立以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为核心的项目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可考虑进一步协调银企关系,建立金融支持产业推进机制,向银行推荐优质项目、优质企业、优质产品,提高信贷规模和质量。
营造发展合力。将县域经济纳入临港产业视野,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临港产业与县域经济的互补联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引导鼓励鲁南各市共同参与鲁南临海产业区的开发建设。鼓励日照港与西部腹地重点企业建立进出口贸易协作关系,将资源能源合作有机地融入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内。
衔接全省发展战略。日照是鲁南唯一出海口,日照临港产业的推进与全省发展战略息息相关。《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提出要在日照市“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要抓住机遇,按照省里的要求,搞好鲁南临海产业区规划建设,把港口经济培育成日照的特色经济,提升鲁南区域产业竞争力,争取在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要实行产业集中布局,联合共同开发。统一规划海岸线资源,提高海岸线资源利用率。
(总指导:毛继春;统稿:郭长海、马春康;执笔:沈东珍、孙向欣、孙祝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胡科刚)日照两级法院直面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三个追求”维护群众权益最大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追求低成本的公正,真心...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