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政权“青岛会谈”内幕(下)
(接上期)
“青岛会谈”成为引发中国政局转变的新起点
1940年1月23日,“青岛会谈”鸣锣开场了。上午,汪精卫派周佛海为代表,与“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代表李守信进行了谈判,在互通了意图之后,草草弄了这么一个协议:1.伪中央政府基于现状,承认“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高度防共自治;2.关于两“政府”的关系调整,在伪中央政府成立后另行协商。实际上,日本人早已指定“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是独立于伪中央政府之外,完全由日本直接控制的。
下午,汪精卫全部班底就次日的汪、王、梁三方会谈的细节问题,再一次请示了来青岛坐镇的影佐祯昭等人。晚上,伪青岛市长赵琪在迎宾馆内设宴招待了参加“青岛会谈”的全部汉奸头目和日本要人。第二天早晨,已完成使命的李守信便飞回内蒙古了。
24日上午,汪、王、梁三方正式进行了第一轮会谈。这时,王克敏和梁鸿志十分清楚他们当前的处境,汪精卫就任“中央政府”的“一把手”已经“板上钉钉”,他们如果再不识相的话,日本人恐怕不会给好果子吃。因而,王克敏和梁鸿志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同汪精卫“摆谱”的底气,形势开始朝着汪精卫一边倒。
汪精卫主持了这天上午的第一次会议,说明伪中央政府产生办法以及政治纲领等问题,三方达成协议,确定伪中央政府“以反共亲日和平为宗旨”。会谈就伪中央政府的名称、“首都”“国旗”等问题“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伪中央政府定名为“国民政府”,“首都”设在南京,“国旗”为青天白日旗加小黄三角布条,上书 “和平反共建国”字样,以示区别于重庆国民政府。
25日上午,三方进行了第二次会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商谈决定了伪中央政府的组织机构和各既成汉奸政权的归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只在名义上受伪中央政府领导;“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合并到“中央国民政府”内。关于首脑人员的安排,亦初步内定:伪中央政府为标榜 “正统”,遥奉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 “主席”,汪精卫任“行政院长”兼“代主席”。伪中央政府设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和军事委员会,下设若干部委,与重庆国民政府基本相同。 “行政院副院长”为褚民谊,“立法院长”为陈公博,“司法院长”为温宗尧,“监察院长”为梁鸿志,“考试院长”为王揖唐,“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为王克敏,“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为周佛海,其他军政人员照常供职,大小汉奸各得其所。
26日上午,汪精卫就有关伪中央政治会议人员分配等问题再次与王克敏、梁鸿志进行了协商,并确定3月30日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表示“一反以往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情况,网罗各党各派、无党无派在全民的基础上向实施宪政迈进”。会谈决定将诸问题交伪中央政治会议审议,“青岛会谈”的核心问题已得到全部解决。 26日下午,汪精卫会见闻风而至的百余名中外记者,介绍会谈情况,踌躇满志地称此次会谈:“实可称为和平运动一大进步与发展也。 ”
26日晚上,日本派遣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恰巧“因重要公务来到青岛”,并宴请了汪精卫、王克敏和梁鸿志等人,得悉会谈顺利,赞赏汪精卫为“久唱和平救国的先觉之士”,称赞这次会谈使中日关系调整之前途 “更加以一层光辉与期待”。这位地位显赫的侵华日军头目还“欣然命笔”,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镌刻了“东亚建设之础”六个楷体大字,以为纪念。
27日上午,汪精卫、梁鸿志等人乘飞机南返,王克敏等人乘飞机北归,臭名昭著的“青岛会谈”落下帷幕。
根据 “青岛会谈”拟定的日程,汪精卫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举行了 “还都典礼”,汪记“中央国民政府”终于粉墨登场了。
汪伪“青岛会谈”成为日伪进一步勾结、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的新标志,成为引发中国政局转变的起点,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密切关注。 1940年1月28日,中共中央便提出“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汉奸汪精卫!打倒汪精卫的伪中央! ”的爱国口号。随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联合国民党抗日派掀起了一场全国讨汪反投降运动,掀起了全国反投降、反汉奸、反摩擦的斗争热潮。 (完)
王贞勤
新闻推荐
课程改革中,学生做课堂展示2017年高考,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参考人数720多人,本科达线612人,其中一本达线(超自主招生资格线)223人,一本完成率为135%,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最高分分别是140...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