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力求精准化 “三结合”做好地名信息采集静宁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平凉日报 2016-04-21 17:54 大字

自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按照省、市民政厅(局)的安排部署,坚持外业踏勘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实地访问和挖掘文化相结合,组建普查队伍与聘请专家团队相结合,突出“全面、精准、系统”,地名普查工作进展良好。

一、外业勘察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力求采集信息精准化。地名普查涉及面广、任务重,头绪多、情况复杂,为了使地名数据采集全面、详实、精准,各乡镇、各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或部门地名普查资料的收集、整理。重点收集当地或上级部门公开发行的年鉴、地方史志,县民政局负责管理的地名档案资料、地名数据库、地名志,以及各部门(单位)掌握的专业数据资料等,作为地名信息采集审核的主要依据。在查阅资料内业审核基础上,为了使采集信息更加精准化,各普查单位,抽组专门人员,深入梁茆沟壑、居民村落、塘坝水域、公路桥梁等进行实地踏勘、丈量。至目前,通过现场踏勘、实地访问、查阅资料和第一次地名普查成果比对,全县梳理汇总地名3666条,其中,行政区域25条,非行政区域14条,群众自治组织396条,居民点1965条,交通运输设施134条,水利、电力、通信设施81条,纪念地、旅游景点29条,单位680条,陆地水系17条,陆地地形323条。编纂《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表》初审稿35份,涉及地名3000余条,完成初审定稿30份,占普查总数的85%。

二、实地访问和挖掘文化相结合,力求采集信息精准化。县普查办抽组人员,分片蹲点乡镇,带领乡镇普查人员,深入实地访问“老村长”、“老村民”,离退休老干部等可能了解掌握当地地名历史文化及历史传说的群体,对老人们回忆不起来,表述不清的老地名,大量翻阅“老族谱”、“老档案”,充分了解地名含义、校验历史渊源、挖掘地名文化。

三、组建普查队伍与聘请专家团队相结合,力求采集信息精准化。县上抽组民政、国土等6个部门16名业务骨干组成的“静宁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办公室”,各乡镇和水务等普查牵头单位均成立相应机构,每个单位确定年轻骨干普查员2名,负责信息收集、整理汇总、初审上报等工作。另外聘请22名曾经参与“一普”工作的退休老干部、“老文化人”担任“二普”顾问,负责对普查员采集到的地名,进行文化层次深加工,对重要地名属性、历史沿革、文化含义召开论证会和咨询会,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更加精准,文化内涵更加完善。

新闻推荐

银球飞舞“乒”出快乐

...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