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坡村:路通产业兴
□本报记者柳静霓刘亮
丁小凤
四月的阴坡村,桃花满山。
彤红如霞的山桃花竞相开放在山崖上,给静宁县古城镇这个南部山区里的村子带来了艳丽的春色,沿着通村的柏油路向山顶望去,一片又一片黑压压的地膜上栽满了苹果树苗,一场透彻的春雨让这些新植的幼苗早早吐出了新芽。
阴坡村阴坡社陈彩云带着儿媳刚刚栽完15亩苹果园,苹果园里套种上了洋芋。陈彩云全家7口人,主要经济来源靠丈夫和儿子在外打工。“山地多着呢,以前没法种果树呀,羊肠小路,收点小麦都要人背驴驮才能搬回家,总不能把苹果背回去吧。”陈彩云说,现在路修好了,大家都争着种果树,今年春季,每户都种了10多亩果园。
阴坡村临近六盘山,属旱寒山区,全村辖阴坡、上湾、杨湾、何家4个社162户748人,总耕地面积2447.5亩都是山台地,人均耕地面积3.3亩。村民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依然靠传统种植的玉米、小麦、洋芋。全村共有贫困户51户203人,占全村户数的35.8%。
在村民王富忠的记忆里,多少年来这个村一直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似乎早已被人遗忘。“我们这个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状况差,这二三十年来基本没有啥变化。进村的路是土路,坑洼不平、狭窄崎岖,耕地是坡陡地,田间道路还是六七十年代人工修建的小道,路窄、坡陡、弯急,大部分路段宽不到两米,仅能通行架子车等简单运输工具。上地里干活都靠拉架子车,有些地方架子车都去不了,只能靠人力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从何谈起?”王富忠说。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阴坡村的山坡地全部变成了梯田,三轮车能直接开到地里去,一层层梯田上覆着整齐的地膜,或是苹果树,或是洋芋,或是玉米。
这些变化是在***开始后,2015年,在帮扶队的帮助下,阴坡村争取到水保项目和道路建设项目,新修产业路、打通拓宽田间路35公里,解决了三轮车、收割机等农机具不能进入田间地头的问题,方便了群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同时,新修梯田1000亩,实现山区群众的机械化耕作。
修好了路,帮扶队又与县上衔接争取项目建村部,经多方协调资金、整合资源,6间房120多平方米的新村部终于建好了,配置了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电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配置了篮球架、健身器等体育运动器材,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在建村部的时候,还重修了学校围墙,硬化了学校操场,为村上购买配置了电脑、电视、书柜和办公桌椅等设施,改善了阴坡村的办公条件,完善了村部功能。
针对果产业发展滞后、农民种收能力不强、支柱产业薄弱的情况,2016年春季,帮扶队引进3年生密植苹果苗木6.5万株,投入地膜12吨,完成大苗移栽果园1000亩,现在全村果园面积达到1500亩,人均1亩以上。
“到时候苹果熟了,就可以开三轮车去地里收果子了。”王富忠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
静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静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