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琬宁:走在创业路上

平凉日报 2016-09-29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柳静霓

走进泾川县泰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人都会惊讶,干净美观的牛舍、随风摇曳的花草、斯斯文文的女经理,“这哪里像个牛场嘛!”

女经理名叫金琬宁。她曾在广州、北京打拼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家乡的“平凉红牛”名头很响,市场占有率却不高。

2012年,金琬宁决定回乡创业。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她把创业的地点选在了泾川县城关镇袁家庵村。当时,袁家庵村有泾川县妇联扶持发展起来的一座养牛场,但由于设施落后,经营管理不善,已经处于半歇业状态。金琬宁决定着手改造这座养牛场。她自筹资金360万元,用了4个月的时间,将养牛场改造成了一座生态养殖基地。

“那段时间,我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个乡村集市上,坐的不是三轮车,就是农用车,有时候还要和牛挤在一辆卡车上。特别是农村牛市上基本都是男人,只有我一个女人,大伙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金琬宁回忆着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俗话说,创业难,创业的女人更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世俗社会的老观念、老眼光认为女孩子不应该干这行。很多养殖业的同行也不看好金琬宁和她的养殖公司。

每天身上落满草芥灰尘、双脚沾满泥巴,脸晒黑了,人跑瘦了,但看着养殖场一步步走上了规范化运营的轨道,金琬宁觉得一切付出和辛劳都值了。创业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在公司运营最艰难的时刻,她也曾经产生过放弃的念头。那一年,由于刚刚步入养殖行业,经验欠缺,公司购进第一批的80多头牛,竟然全部患上了疫病,几天不吃草。那段时间,金琬宁一天24小时守在牛棚里,协助防疫人员给牛打针灌药,等到给80头牛灌完药,金琬宁的右胳膊肿得像个大萝卜,抬一下就疼得撕心裂肺。七八个夜晚,她一个人住在牛棚里,看着牛偷偷地掉眼泪。80头牛价值100多万元,那可是金琬宁全部的“身家性命”。好不容易熬过了这道难关,等到牛出栏屠宰时,又碰上牛肉市场价格狂跌,金琬宁辛苦3个月喂养的80头牛,不但没挣来一分钱,反而赔了十几万。

2012年是肉牛养殖企业最为艰难的一个年份,当时由于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牛肉价格一路下跌,销售渠道不畅,许多当初信心满满的养殖户,都打起了退堂鼓。面对困境,金琬宁白天跑市场,找销路,晚上到农户家给他们打气鼓劲,解决他们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常常到大半夜了,才一个人披星戴月,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养殖场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的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轨,金琬宁也在市场的摔打中摸索出了经验。2014年,她们成立了源腾农民妇女专业养殖合作社,吸纳袁家庵村及周边乡村100多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邀请省、市、县畜牧专家、科技人员现场为农民讲课,提供技术指导。公司还和合作社养殖户签订协议,凡合作社社员养殖肉牛,全部由公司统一育种、统一饲料配制、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屠宰销售。这样既为农户分担了市场风险,确保农户收益最大化,同时也为公司节约了收购、运输、养殖、场地和人工成本,扩大了肉牛养殖规模和出栏数量,实现了双赢。2015年这一年,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20多名养殖专业户户均收入3万多元。泰源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并被省农牧厅命名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

今年,金琬宁的目光又转向了“互联网+生态养殖”,期望通过这条渠道,把“平凉红牛”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她正在和市内其他养殖企业积极洽谈,计划组团成立平凉红牛电子商务平台和泾川县活牛电商交易平台,与大家一起努力解决养殖、屠宰、牛肉分割、运输方面粗放式管理经营以及不符合国际市场清真食品认证要求的一些问题。

“创业者的道路虽然崎岖,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永不放弃,一定会取得成功。”金琬宁说。

新闻推荐

上梁村的好书记

□本报记者赵永刚徐青他是一名“联户”干部,帮助1个联系户脱贫后,他又向组织申请联系了村里的最困难户。他对这家人说:“既然你们不想往山下搬,那我就一直联着你们,即便我回去了...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