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晚年美起来探访平凉老年养护院

平凉日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心中最理想的养老方式,然而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传统的“多代同堂”型大家庭逐步解体,老少分住、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的“4+2+1”家庭结构已逐渐形成。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下,一部分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住进了养老机构,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

□本报记者柳静霓文/图

9月30日,泾川县居民毛如怀和妻子王雪莲满怀感激地将一面写着“关爱老人献爱心情系社会暖人间”的锦旗送到了平凉市老年养护院。

毛如怀的母亲今年81岁,3年前因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母亲得到更好的专业护理,他们多方打听,将母亲送到各方面条件最好的市老年养护院。“护理员比我们当儿女的护理得好,卧床这么长时间了,身上连个疤都没有,母亲说每顿饭护理员都很有耐心地喂她吃,最让我们高兴的是母亲现在身体越来越好了,这里的服务确实好呀!”毛如怀夫妇对记者说道。

走进老年养护院,每一处都是风景:宽敞整洁的院区环境,合理规划的统一标识,健身房、活动室、医疗保健室、理发室、图书室、书画室、小超市、棋牌厅、多功能活动厅等一应俱全。来到食堂,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记者看到9月30日的早餐有南瓜饼、花卷、鸡蛋、莲花白炒青椒和小米稀饭,炊事员正着手准备的午餐是红烧豆腐、蒜泥豆角、炒心片、土豆片炒肉、米饭、馒头和冬瓜汤。记者了解到,养护院每周7天的饭菜搭配都不重样,既适合老人口味,又满足营养需求。

“养护院环境好,文化生活搞得好;房子宽敞设施好,医疗服务做得好;饭菜花样真不少,味道鲜美做得好……”重阳节前夕,一辈子没写过文章的鱼春英老人感慨地写下了这首诗。

今年76岁的鱼春英老人和老伴两年前住进了平凉市老年养护院。鱼春英老人说,她因患骨质疏松曾导致脊柱骨折,长期脊背疼,直不起背,而老伴也患有糖尿病、严重的腰椎病,有时大小便还会失控,儿子们工作忙,不能日日守在他们身边照顾,家里曾经雇过一位保姆,但是保姆也只管做三顿饭,他们老两口还是得不到很好地照顾。“就想找这么个地方住进去养老呢,这里就是老年人的幸福院啊!”

鱼春英老人现在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后去食堂吃早饭,吃完早饭他们开始做操、唱歌、打太极拳,午休起来后,根据个人爱好打牌、下棋、做手工,晚饭后散步、看电视。“以前在家下楼都有困难,现在在这里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再也不为柴米油盐操心了,每天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年轻时唱歌、打太极拳的爱好也都重拾起来了,不但不觉得无聊,还总感觉整天忙忙碌碌的。”

李琴在养护院负责半失能老人的起居生活,她和其他6名护理员护理23位半失能老人。她们每天的工作是:一小时为老人翻身一次,每天为老人洗澡或擦身体、喂饭、喂药、洗脚、洗衣服和床单,还要按时推老人出来做按摩、烤电等康复治疗,除此之外,在当班时还要随时掌握老人的身体变化情况。

“我们在院内设立了医务室,基本能满足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服务,下一步我们还想开展老年医疗康复养生服务项目,让患病老人减轻痛苦,身心愉快,晚年生活质量高一些。”市老年养护院院长陶新萍表示。

毛如怀和妻子王雪莲满怀感激地送来锦旗。

市老年养护院每天组织老人打太极拳。

新闻推荐

章佩君:认真履职不辱使命

□本报记者张成龙“今天上午聆听了市政协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令人深受鼓舞,相信市政协今后在建设幸福活力美好平凉的征程上将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11月7日,记者采访了市政...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