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村的好书记
□本报记者赵永刚徐青
他是一名“联户”干部,帮助1个联系户脱贫后,他又向组织申请联系了村里的最困难户。他对这家人说:“既然你们不想往山下搬,那我就一直联着你们,即便我回去了,还是会联着。”
他是一名“选派”干部,在特困片区的大山最深处,他跑遍了村里全部农户、农田和林地。他对村干部和群众说:“这是上梁村发展,面临的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一定要抓住,要利用好。”
他是一名“人社”干部,长期工作的职业敏感,让他关注着村里的老弱病残。带点米面油,帮老人们解决些生活问题;联系企业,资助5个失学或将失学的孩子,使他们顺利完成初中至大学的学习,直到就业。
这名干部,就是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党组选派的,泾川县高平镇上梁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戚发勇。
2014年1月,省委组织部选派2000名机关干部,到双联村任职,得知消息的就业服务管理局干部戚发勇,主动请缨想去历练。经过研究、审核,他被安排到泾川县高平镇上梁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后担任该村“第一书记”。
上梁村,是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的双联村,双联前2年,人社厅按照“育产业、强基础、提素质”的帮扶思路,先后投入120万元资金,使这个村里的产业、基础设施和群众致富技能方面有了明显成效。当戚发勇第一次走进上梁村时,村干部和几位村民亲切地拉起他的手说:“你来了,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
“双重”的信任和期待,让这个当过15年兵的“战士”,感到肩上“担子”很沉。
为尽快熟悉情况,戚发勇将自己的住处直接搬到了村部。白天,他跑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业生产情况,挨家挨户听群众的真实想法,与镇村干部沟通交流。晚上,他边整理笔记边思考,有不明白的,就跑到老支书家里请教。很快,他记满了2个笔记本。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戚发勇提出了上梁村的发展思路,即“依托一个平台”——省人社厅双联帮扶平台;“学会双管齐下”——集思广益强化自身练内力,筹集项目借助外力添动力;“抓实四个重点”——培育品牌蔬菜产业、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提升村民增收技能、加强村两委建设。
新的发展思路,聚起了镇村干部和群众的心,也得到了省人社厅和镇政府的一致肯定和支持。按照思路,戚发勇和村干部将“突破口”首先放在了产业培育上。
带着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外出培训,建办蔬菜专业合作社,帮助群众种菜、搞田间管理、运送菜苗、跑市场、进超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5棚航天辣椒和航天茄子终于种植成功了。“巨型辣椒和茄子”,不光让村民们开了眼界,还比原来每棚多增加了2000多元净收入。村里群众欣喜地尝到了发展品牌蔬菜的“甜头”。
产业目标和方向有了,但要做大做强,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必须跟上。经积极汇报,省人社厅投入138万元,用于通村柏油罩面公路修建,解决了多年来村民出行的“老大难”问题。“要发展绝不能等、靠、要”。他积极跑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次协调争取到了小水利工程和山楂林基地砂化路项目,接着,又组织发动群众筹资建起了村文化广场……
如今的上梁村,已是焕然一新。群众们说:“这多亏了党给我们派来的好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英娜在人代会分团讨论会场,但凡有人提到“乡村旅游”,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村支书康广生都会认真倾听,还戴上眼镜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上一笔。“听听有什么新政策,或者...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