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材料进军——— 莱芜市新材料产业瞻望(上)
记者 时玉田 通讯员 赵新成 刘红
编者的话:2003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莱芜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2011年顺利通过复核。作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历经近十年发展,为支撑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更快地推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一段时间来,市科技局聘请山东省科学院专家完成了《莱芜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初稿,近期经过进一步调研论证,6月份完成《规划》讨论稿,对新材料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提出了向新材料进军的发展战略。为此,本报将进行深入诠释。
优势在新材料,希望在新材料,新材料产业是莱芜市发展之根
来自专家的调查发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莱芜市现已初步形成了以莱钢、泰钢等20家企业为龙头,152家新材料企业为支撑,高新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泰钢工业园4大特色园区为载体,新型钢材及深加工、粉末冶金、特种纤维、煤化工、电子信息材料及元器件等八大特色新材料为重点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 新材料企业是最具发展潜质的企业。从统计报表来看,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由2003年的45家发展到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9%;新材料领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级6家,其中过10亿元的新材料企业4家,过亿元的20家。去年全市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5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
——— 新材料企业集聚了莱芜市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优势。全市新材料领域已有80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10所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一所高校、一个领军人物、一支创新团队的链式效应。先后承担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级63项,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1%、62%,包括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9项;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1.15亿元,占全市的75%;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6家,占全市的66%;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4项,占全市的70%;授权专利1350项,其中发明专利198项,分别占全市工业领域总量的61%、75%。
——— 承载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基地内新型钢铁及深加工、粉末冶金及制品、高分子及煤化工等8大产业链条上聚集企业173家、高新技术项目260余个,转化高新技术成果160项,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市科技局局长冯兆华在分析新材料产业优势时说:“莱芜市发展新材料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较为发达的钢铁产业,这也是莱芜市成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基础条件。”据分析,莱芜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钢铁主导产业联系密切,粉末冶金、新型钢材及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等几个颇具发展潜力的新材料产业,都是从钢铁产业中延伸发展起来的,工业领域省级以上25个名牌产品中,一半以上属于钢铁新材料领域。目前,全市钢铁产品有碳钢、优特钢、不锈钢等多种系列,品种齐全,完全可以凭借现有基础大力发展压延加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深加工产业。事实上,近年来,金雷风电、莱芜锻压、中兴汽配、汇锋轴齿等68家企业引领着莱芜钢铁深加工产业异军突起,年加工能力已经突破了500万吨。“莱芜工业优势在钢铁,钢铁升级靠新材料。我们应以此为方向和着力点,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平台支持。”冯兆华表示。
技术向新材料拓展,资金向新材料倾斜,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已具雏形
科技合作让新材料产业优势突显,莱芜市加快推进以项目带动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科技部门加大了对上争取工作,先后争取并承担实施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45项,其中新材料领域174项,包括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9项,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1.15亿元,占全市的75%。在此基础上,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对立项项目和优势特色产业中的亮点项目,近几年已突破不锈钢板带材、低合金高密度粉末冶金结构件等关键技术280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80余个系列,带动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进氟材料工业园、科虹线缆产业园等过亿元大项目,上汽粉末、英国GKN公司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与莱芜市新艺制品公司合作的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即将签约。
项目平台成为产业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支撑作用,先后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院士工作站8家、重点实验室2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58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类区域创新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中介服务平台梯次发展的建设格局。通过平台搭建,集聚各类科技人才6400名、大型仪器设备391台(套),建设研发设施4.3万平方米,孵化场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家,攻克不锈钢冶炼、电测控芯片等一批关键技术,开发SOC芯片、高性能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转化实施成果和专利技术300多项。目前,全市119家企业与国内外93家高校院所的167名院士、专家开展科技合作,基本形成一个产业、一所高校、一个领军人物、一支创新团队的链式效应。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十一五”以来,投入市级研发经费0.85亿元,引导企业投资16.5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额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2010年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0.98%提高到2010年的2%。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2%增加到目前的3.2%以上。特别是去年8月,专题召开了全市科技金融结合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会,8家金融机构向35家企业授信放贷8.1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9.5亿元,同时向各大银行筛选推荐高新技术项目76个,并启动了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工作。一个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
新材料产业是莱芜市产业转型的希望所在,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主导产业仍在钢铁、化工等领域,处于产业前端的企业少、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规模偏小,存在1-2家企业支撑一个产业的情况;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偏低等突出问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一段时间来,市科技局聘请山东省科学院专家完成了《莱芜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初稿,近期经过进一步调研论证,6月份完成《规划》讨论稿,对新材料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提出了未来五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为莱芜市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方向。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下院议员在会议厅里都没有固定座位,因此,当六百多名议员中有半数以上与会时,没有座位的人通常就站在或者坐在地板和台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