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除百姓后顾之忧

广西日报 2011-11-02 20:19 大字

本报记者 周红梅 本报通讯员 王永国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民生事业得到极大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从城镇到农村、从企业职工到城乡居民,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连年提高,一张愈来愈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开始让更多老百姓享受生活,后顾无忧。  

覆盖广了 城乡社保体系初步形成

过去的5年,是广西社保事业实现制度飞跃的5年。

武鸣县双桥镇年过六旬的陶婆婆从去年开始也有了“退休金”——政府每个月发放的60元养老金,一下子让她的生活变得有点“小滋润”,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点心,陶婆婆会偶尔买一些解解馋,也时常给孙子买些笔和本子了……2009年9月,我区新农保试点工作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目前已有112.57万农民在60岁后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

此前,农民有新农合,城镇职工有职工医保,而城镇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则成为制度“空白点”。2007年9月,我区正式在部分市县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截至2011年9月,全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21.13万人,有95.29万人在去年享受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与此同时,今年10月,自治区又出台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正式将城镇非从业居民养老纳入到社保体系。今年,南宁市青秀区等66个县(市、区)将抢尝“头啖汤”,明年这一制度将与新农保一起在全区全面铺开。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认为,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将为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随着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保险覆盖面亦越来越广。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077.01万人次,较2005年底增加996.85万人次。

实惠多了 社保待遇逐年提高

过去的5年,广西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年提高,百姓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又涨了150多元!这几年,养老金真是看得见的年年都在涨!”南宁市退休职工覃爱萍望着存折上这个月刚打进来的1300多元养老金,喜上眉梢。她清楚地记得,2006年的时候养老金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退休后和老伴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每月还得从儿子那里拿生活补贴。“现在好了,养老金增加了,心里踏实多了!”

近年来,老百姓从社保事业发展中得到了诸多实惠:

——2011年全区人均基本养老金1344元/月,比2005年底增加717元/月,增幅达114.35%;

——失业人员失业金由2005年最低322元、最高455元提高至2011年最低547元、最高824元,分别增长69.88%和81%;从今年7月1日起,还利用失业保险基金为领取失业金失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和大额医疗保险统筹;

——普遍降低住院起付标准,自治区本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年内第一次住院起付标准由2005年的1554.7元降低至2010年的700元,降幅达54.98%;门诊慢性病病种由2005年的10种增加至2010年的17种;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2005年的4.9万元提高至2010年的10.26万元,增长109.62%;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显著提高,2011年全区月人均伤残津贴、伤残护理费为1666元,比2005年增长83%……

关系顺了 社保转移接续更加通畅

由于工作关系,海南的王先生在南宁已呆了近10年时间,以前看病住院都要自己先垫付后赶回海南报销,去年他得知两地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业务后,赶紧去自治区社保局办了一张《异地就医证》。“再也不用每年跑断腿,为医药费报销发愁了,真的是省时、省事、省钱、省心!”王先生为有这样的好政策感到由衷高兴。

去年11月15日,广西、海南两省区本级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开通,两地省区本级参保人住院看病,开始享受在原参保地一样的医保待遇。目前,这一政策已扩大到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我区还抓紧与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磋商,开辟异地就医结算“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参保人“垫资多”、“跑腿多”的问题。

除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我区还积极推进异地医疗生育费用实时结算“一卡通”及医保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等工作,目前钦州、河池、百色市已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和异地就诊实时结算。

此外,我区还解决了跨省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截至今年9月底,我区办理了9081人的跨省养老保险转接工作。

信访少了

新思路解决“老问题”促和谐

柳州市国企退休职工谭女士现在不再为养老金的事愁眉苦脸了,在去年补缴了几万元的养老保险费后,她今年已经每月领到了1000多元的养老金了。她笑呵呵地说:“政府的政策好啊,我以后养老也不用儿女负担了。”

为解决长期困扰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思路,在完善政策、筹措资金上下工夫,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社保事业发展的历史欠账,涉及社会保险的信访事项连年明显下降。

2008年,我区实行养老保险费补缴新政策,解决了63.63万名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或缴费未满15年参保人员补缴费用、领取养老金问题,政策实施比全国早了3年。此外,在过去的5年,17.67万名关闭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逐步解决;1.7万名“老工伤”人员逐步纳入工伤保险统筹;25万名被辞退民办、代课老师养老保险问题正加紧解决。

自治区以及各市还相继出台了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并组织实施到位,解除了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矛盾少了,民心暖了,群众来电来访开始逐年下降。以自治区社保局为例,2008、2009、2010三年上访人数较上年分别下降33.22%、3.02%和50.06%。今年以来继续下降,1-9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41%,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过去5年,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积极探索建立社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实施“安保工程”,大力推进建设“阳光社保”,切实管好用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并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整合经办管理服务资源,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先后有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检查、社会保险基金内控检查评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打造社会保险服务品牌、社会保险工作理念创新等工作形成“广西经验”。

新闻推荐

推进“双语”教学培育民族花朵

本版文/图本报记者董文锋本报实习生廖竞宇林诗卉武鸣县仙湖镇中桥小学。今年刚满12岁的壮族女孩潘恩怡,已经在这里接受了6年的正规壮汉双语教学。上小学六年级的她,壮语读写水平远超父母。...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