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聚创建文明的全民力量

广西日报 2011-12-31 20:01 大字

本报记者 杨 波

开篇的话

南宁市大力弘扬“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以及“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真抓实干,科学发展,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三城同创”。从今日始,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推介该市创城成就和经验,展示广西“首善之区”改革发展新形象,一起深刻感悟“广西精神”的强大推动力——

“宜居生活喜洋洋,城市繁荣百花香;社区和谐民安康,太平盛世喜颂扬……”12月30日上午,南宁市五一中路社区的凉亭里,十多位退休老人像往常一样拉起二胡跳起舞,用《刘三姐》的小调哼唱着自编歌谣。“歌里唱的不仅是我们生活的社区,也是广大居民对南宁市的城市印象,更是对广西精神的朴素理解。”词作者黄文茂老人自豪地说。

有人把城市精神喻为城市之魂,它不在庙堂之上,而在市井之间,根植于公众的普遍认同,并随城市的发展不断进化成型。作为广西首府的南宁市,提炼萃取源自民间的城市精神,弘扬广西精神,凝聚全民力量,打造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张耀眼名片。

生活在城中,南宁人每天用真诚的微笑和质朴的言行,传递着广西精神。

全民“创城” 硕果累累

在五一中路社区,800多户居民共同经营着特殊的“时间银行”——大家通过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存储“助人时间”;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则可向其他“储户”支取援助。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居民黄筱荣家有患病的儿子和年迈的丈夫,在她工作时,社区志愿者们轮流上门为她照顾家人,让她感动万分。如今,已退休的黄筱荣也成了时间银行的“大储户”——拥有600多个小时的志愿帮扶时间,并为近百名社区居民联系就业。今年上半年,她还成功地为患有残疾的大学毕业生吴宇找到了一份残疾人协管员的工作。

充满人情味的“时间银行”,折射出南宁“团结和谐”的文明之光。自1994年起,南宁就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十多年来,不管市领导班子如何变动,“创城”的脚步从未游移。2009年、2012年,南宁市连续摘下“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南宁市着眼于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真善美的倡导、凡人善举的典型宣传和城市精神的丰富升华,让市民更加自觉地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汇聚成一股全民创建文明城市的力量。

“能帮就帮”原本是南宁市望州南社区居民的一句口头禅。随着他们邻里守望,互助互爱的事迹在市民间传诵,“能帮就帮”便成了南宁精神的形象写照。峙村河水库管理所所长朱传波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勇于开拓,并让所在企业单位扭亏为盈。他“敢做善成”的事迹,进一步丰富了南宁精神的内涵。

漫漫17年,在南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贯穿始终。多年来,南宁市规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限价商品房,为超过80万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实施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13万多名学生享受到免费的营养午餐;推广“全民创业”计划,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一项项符合社情民意的民生工程,让民众共享文明和发展的丰硕成果。

几年来,该市在社区、乡村开展的近3000场大展演活动,吸引了160多万群众参与。

十七载“创卫”之路

每天凌晨4时,西乡塘区环卫处的年轻女工阮丽华都准时出现在寂静的街道上,路灯将她身上的黄马甲照得分外耀眼;

清晨7时,600多辆“阳光早餐”小推车陆续出现在南宁街头,每天约为市民提供15万份安全营养的早餐食品;

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而出,分布全市的10个水质监测点,确保南宁水质总合格率在98%以上;

晚上10时,中山路小吃街人头攒动,吃完了热腾腾的小吃,人们习惯性地前进几步,将筷子和塑料碗扔进巨大的绿皮垃圾桶里。

城市面貌是城市精神的集中表现。12月20日,南宁市首次摘下“国家卫生城市”的桂冠,在此之前,南宁市已经为此努力了17个年头。多年来。该市共投入30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400多个项目,实施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绿色工程等系列环境治理工程,扎实推进防内涝、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通过“城乡清洁工程”、 “穿衣戴帽”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对市容市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当清洁工程成为城市管理的常态,市民也逐渐养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良好习惯。如今,南宁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创二十年来最好水平;市区环境空气全年优良率达到99%,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洁、齐、美的人居环境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

做绿色文章 造“森林城市”

“出门就见绿树,不用爬山远足,也能享受天然氧吧。”80岁的黄二妹把自己长寿的秘诀归因于家住南宁。

2005年以来,南宁每年组织实施“种大树,大种树”活动,坚持每个市民每年在市区种树1株,累计建设森林街道45条,共230公里;建设森林公园15个,共133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单位庭院783个;建设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和隆安县等6个森林县城。至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3.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6%、绿地率35.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国家生态最高奖“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至名归。

在创建森林城市中,南宁市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生物多样性森林工程,在全市建立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森林体系,营造出“森林城市”、“中国绿城”、“中国水城”、“生态宜居”、“生态家园”、“兴林富民”六大特色。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除了广种绿树,南宁市还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全市6个县全部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中,位于大石山区的马山县弄拉屯摸索出“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立体生产模式,武鸣县濑琶村则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

新闻推荐

栽桃育李果压枝

本报记者周仕兴中国教育报记者周仕敏免!一个字,折射出近年广西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一路历程。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到中职免费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再到农村寄宿生...

武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鸣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