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收住孩子心 培养“特长生”

广西日报 2015-06-05 16:56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孟振兴 本报通讯员 杨 芸

5月29日晚,横县横州镇上淇村委小学内,一场面向父老乡亲的汇报演出正在有序进行。经过该校乡村少年宫近半年的培养,师生们共表演了28个节目,而新近学习的电子琴、竹竿舞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近年来,横县累计投入230万元建设全县1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新的阳光小书吧、快乐科学营,以及以往城里的孩子才享有的琴房、舞蹈教室,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新窗口。

1 让家长少操一份心

“把这座积木桥摆在路上,妈妈就可以从桥的那头走回家了。”

6月2日下午,在百合镇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里,学生覃发鹏说,他正在用积木完善自己的“拼图”。接过孩子的话语,校长蒙华驰说:“我们学校有1500多名学生,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往往收不住孩子们的心,不少小孩一有空就四处玩闹,个别学生甚至沾染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几年前,覃发鹏也曾是这样一个让家长和老师们头痛的“熊孩子”。2012年,学校的少年宫正式开放,覃发鹏很快爱上了科学营里的各种器材,比同龄人更强的动手能力让他找回了自信:“我只用40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复杂的模型,还能想出图纸上没有的各种装饰。”辅导老师黎英因势利导,在及时表扬的同时鼓励覃发鹏学习相关的知识,“熊孩子”的心收住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天文望远镜、赛车道、再生纸制造设备……科学营里的新鲜事物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覃发鹏和他的小伙伴们逐渐爱上了学习。“以前看电视都是看武打片、动画片,现在觉得纪录片、科教片更有意思,能学到好多知识。”四年级学生卢语嫣说。

横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零余君告诉记者,乡村少年宫让留守儿童多了个安全的去处,也让出门在外的家长们能少操一份心,“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乡村少年宫在节假日、寒暑假都向学生免费开放。”

2 点燃兴趣爱好之火

“以前我女儿在人前说句话都脸红,现在当着这么多人表演也不怯场。”上淇村委小学学生家长雷明钦说,他听不懂电子琴,但看得出孩子练琴的认真态度,“我的孩子不比电视上那些城里的孩子差。”

除了电子琴,上淇村委小学还在少年宫开设了书法、绘画、军棋、象棋、舞蹈、手工等各种兴趣课,学生们的各项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在今年5月举行的横州镇中小学校运动会上,以往排名垫底的上淇村委小学已经能与县城学校一较长短。

而在百合镇中心学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当地民间艺人覃乃鑫老人义务为孩子们授课。2013年,该校粤剧队代表横县参加南宁市中小学艺术节比赛荣获金奖。“今年以来,学校正在开发藤编课程,组织学生向民间艺人学艺,到当地的竹器企业参观。”据该校教师黄雪秋介绍,经过初步训练,仅需10多分钟,学生就能编织出精致的花篮。

“腰鼓”则是平马镇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里女孩子们的最爱。每逢节庆,活动现场总少不了她们欢快的身影,精彩的表演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熊孩子”少了,“特长生”多了。在采访中,不少老师和学生家长对乡村少年宫的建设成果赞不绝口。为了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横县除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到学校少年宫任职外,还努力聘请民间艺人、先进模范人物乃至专家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同时积极吸纳有特长的志愿者参与少年宫建设,提供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志愿服务。目前,全县各学校少年宫拥有校内辅导员136人、对口单位辅导员57人、志愿者42人,为少年儿童在少年宫学得满意、玩得开心、扩大视野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零余君告诉记者,目前该县乡村少年宫建设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力量相对欠缺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孩子们尽一份力,就是为祖国的未来种下希望的种子。”

新闻推荐

贺州:2000家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本报记者蒋勤文/图7月24日,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的绿满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畦畦绿油油的西芹长势喜人,大棚里试种的寿菊也开始吐露芬芳……像这样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贺州已经...

横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