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贫困村到旅游新村,旅游扶贫令油坊沟村脱胎换骨、远近闻名——小山村嬗变记

南充日报 2015-05-07 19:26 大字

●王陈 文藻超

“扑哧、扑哧……”头牛入水后,近200余头水牛紧随其后,在嘉陵江心氤氲成一张水墨画。4月30日,蓬安县第六届嘉陵江“放牛节”在相如镇油坊沟村如期举行,引来数千名游客。

油坊沟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已然成为南充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然而,几年前的油坊沟村,还只是一个“家家穷得叮当响,牲畜饿得惊叫唤”的贫困村。

走进油坊沟村东辉农家乐,老板何小东正在招呼客人,不小的店里坐满了客人,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农家菜被端上饭桌。看到店里热火朝天的景象,朴实的何小东感到非常满意。然而,就在几年前,何小东怎么都想象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当上老板。何小东告诉记者,今天的好日子源自该县旅游扶贫战略。

油坊沟村距离蓬安县城约8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75户、956人。由于修建马回电站淹没了1200多亩良田,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3亩。土地有限、缺乏特色产业、农民无一技之长,如何脱贫成了该村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油坊沟村依山傍水,素有养水牛传统。每天一早,村里的近200头水牛都要趟水过江,到江心小岛去吃草,夕阳西下时,牛儿才会游回来。这个原本村民习以为常的景象虽然壮观,但一直未被发掘利用,直到一次偶然的看“稀奇”。

2006年,时任相如镇党委书记的李运明组织附近3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到油坊沟村召开脱贫会议,油坊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国给大家展示了一件稀奇事。会前,王元国派人到岛上将牛儿赶回村子的牛圈里。会后,王元国一声“开栏”,近200头水牛如万马奔腾般冲向嘉陵江的江中小岛。临时起意的王元国做梦也没想到,原本只是让大家看看“稀奇”,竟无意中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旅游扶贫工程。

“百牛渡江时间跨度长,从4月一直持续到10月,颇具旅游开发价值。”观看了王元国展示的“稀奇”后,李运明敏锐地意识到,油坊沟村脱贫的希望就在这些牛儿身上。回到镇上,李运明组织干部调研,上报县委、县政府,经过一番筹划,2010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蓬安县第一届嘉陵江“放牛节”在油坊沟村应运而生。

随着“放牛节”的成功举办,油坊沟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村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回到村里当上了“放牛娃”。油坊沟村的嬗变之路从此开始。

6年来,蓬安县优先解决乡村旅游交通瓶颈问题,打通县城通往油坊沟村的村道水泥路,并于今年完成旅游环线建设。产业扶贫、新村扶贫、基础扶贫、能力扶贫、民生扶贫等扶贫措施相继在油坊沟村实施。

在油坊沟村村委会活动室对面,油坊沟扶贫新村移民搬迁点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不远处的山梁上,在推土机的来回奔忙中,曾经的荒山被梳理出优美的线条,集中调形后的土地让小山村充满诗情画意。

“以往扶贫,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各干各的。如今实施整村推进,打破部门各自为阵的弊端,将扶贫资金捆绑使用,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如今已是蓬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的李运明总结道,这些掌握社会重要资源与资金的部门,共享资源的优势在整村推进扶贫上得以充分施展。

该县多个部门在县扶贫移民局的规划引领下,开始各施所长:油坊沟村与毗邻的雁坪坝村被县委农工办纳入幸福美丽新村核心示范区;县国土局包揽示范区1000亩土地整理任务;县水务局负责新村集中供水站和20余处小微水利建设;县交通局打通13.9公里村道水泥路,完成6公里生产道路建设。该县通过招引业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工作,在示范区新建鱼塘200亩,种植莲藕100亩。

一系列扶贫措施,令油坊沟村脱胎换骨。

新闻推荐

蓬安县实验小学组建首支校园足球队

近日,蓬安县实验小学正式组建了校园足球队。该校从4—6年级选拔20多名爱好足球运动的小学生为足球队队员,并选派两位体育老师为教练。球队以“快乐足球,伴我成长”为理念,旨在培养队员的足球兴趣...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