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2岁时一场大病,李绍鹏落下了佝偻的后遗症,身高只有1.5米的他坚强面对生活,自力更生建起500余亩养鸡场,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小个子干出大事业

南充日报 2015-05-23 18:24 大字

  • ●本报记者 陈宇恒

    全智能的孵化设备、网架饲养……昨日,记者走进蓬安县利溪镇东德发村李绍鹏的养鸡场,看着这些现代化的养鸡设备,很难想到养鸡场的主人是一位残疾人。今年46岁的李绍鹏,12岁时因为腰椎发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落下了驼背的身体缺陷。但他身残志坚,经过不懈努力,建起了占地500余亩的养鸡场,并于今年4月在蓬安县工商局河舒工商所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就业受挫 外出打工

    黄色短袖上衣、灰色棉质长裤,佝偻瘦弱的身躯、黝黑的皮肤、朴实的笑容,说话声音洪亮……这是记者对李绍鹏的第一印象。虽然,他的身高只有1.5米多点,但他与人交流时眼神很坚定,谈吐也很从容自信。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2岁那年,我因为腰部疼痛住进了医院,医生说是第五腰椎发炎。因为家里贫困,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我的背也就是那时开始起了变化。”李绍鹏说,“后来身体基本成型了,大约从16岁开始,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因为身体残疾,许多单位不愿意雇佣李绍鹏。一位好心亲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便带他到湖北一工地上打工。李绍鹏说:“我在外面打拼了几十年,现在人到中年还是想回到家乡。”

    在湖北打工时,李绍鹏结识了他的妻子杨家秀。“当初,选择跟他过,就是看中了他踏实和对生活的热情。”杨家秀对记者说。

    回到家靠什么养活这个家呢?这是李绍鹏一直思考的问题。2013年,就在他为此头疼时,杨家秀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养殖“旧院黑鸡”的节目。于是,二人商议后,决定回乡养鸡创业。

    返乡创业 遭遇挫折

    “由于起步时太着急了,所以遇到了一些挫折。”李绍鹏笑着说,“虽然作了一些准备,但刚开始时,还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

    2013年底,李绍鹏听说达州万源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旧院黑鸡”养殖,他觉得机会来了。首先,他联系到那家合作社,让妻子去学习了养鸡技术。随后,他拿出打工多年的积蓄,在家乡利溪镇东德发村承包了500多亩土地建起养鸡场。为了建养鸡场,杨家秀在万源仅学习了半个月,便匆匆赶回蓬安。

    “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养殖行业市场行情多变,鸡的疫病多,风险很大。”杨家秀对记者说,由于准备不充分,养鸡场建起刚4个月就出现了问题。2014年5月,由于气候原因,李绍鹏养的鸡死了1000多只。“养鸡想起来很简单,但要养好其实很不容易,如果想要规模养鸡,那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李绍鹏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热情很重要,但懂门道、会技术、能管理更重要。

    遇到挫折,李绍鹏没有退缩,而是购买了大量养殖书籍,学习相关知识,并让妻子再去外地“取经”。那段时间,李绍鹏常常拿着书在养鸡场转,遇到难题时,就给妻子打电话,让她去咨询专业技术员。

    事业有成 扩大规模

    “我每天至少要围着养鸡场转十几圈。”李绍鹏说:“早上5点多钟,我就要起床,为鸡准备吃的。到了上午7点,等鸡都出圈舍了,我和老婆就到鸡舍里打扫卫生,忙完就到中午了,每天如此。”

    为了让小鸡长得好,白天,李绍鹏夫妇守在养鸡场里,为近万只鸡喂食物、打扫鸡舍;晚上,两人一起钻研养鸡技术,李绍鹏将自学的鸡群防病治病知识,与杨家秀接受培训学到的知识相结合,进行总结。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练到精通,李绍鹏夫妇的养殖技术也进步很快,鸡场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2014年,李绍鹏的养鸡场共饲养1万余只鸡,产值约50万元。顿时,李绍鹏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致富能手。

    “两个月前,李绍鹏就对我说,他计划与村里其他农户合作,他提供鸡苗和技术,让村里人一起赚钱。”东德发村村长孔明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绍鹏不仅这样说,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走。

    如今,李绍鹏已经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几家农户在他的带动下加入到了养鸡的队伍中。“我要将养鸡场做强做大,争取3到5年,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万只。”李绍鹏说。

    新闻推荐

    蓬安:建设重大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

    近年来,一批旅游重大项目落户蓬安,为该县向旅游强县迈进打牢了坚实基础,让全县旅游业进入了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据了解,蓬安县以实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相如湖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相如故城、...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