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攀枝花市炳草岗街道湖光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本报记
——探访攀枝花市炳草岗街道湖光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
□本报记者 刘旭 文/图
最近,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街道湖光社区新增一块“金字招牌”——省一类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近几年,湖光社区先后捧回了“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5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和“四川省文明社区”、“四川省绿色社区”等8块省级“金字招牌”。
这个面积只有0.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何以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社区”?日前,记者走进湖光社区,探访创新社会管理的“湖光智慧”。
智慧点
建立服务联盟
故事:小卡片方便千万家
“有了这张服务卡,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很多服务。”3月26日,家住湖光社区的七旬老人张世强手拿“湖光社区红色联盟便民服务卡”对记者说。前不久,家中电脑时常“黑屏”,张世强找出便民服务卡,拨通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不一会儿维修师傅就上门了。一番“诊断”,张大爷最终花几元钱换了插头,电脑便“药到病除”。
张大爷手中的便民服务卡折起来大小和银行卡差不多,展开也只有巴掌大,上面印着一长串服务机构和商家的热线电话,从维权、投诉到订餐、开锁,可谓应有尽有,居民拿着卡到联盟商家消费还可以打折。
这张小卡片是湖光社区提升服务功能的一个小创新。
从居委会成立算起,湖光社区是一个只有11年历史的年轻社区。短短10余年,昔日的荒山沟变成常住居民3972户人口13000多人,暂住人口1800多人的繁华聚居区。人口短时间高密度聚集,社区矛盾凸显:一边是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奔命,一边是居民怨言不断。
面对变化中的百姓诉求,社区管理难题怎样破解?
2005年,湖光社区在攀枝花市率先设立 “党员会客厅”和 “居民议事厅”,社区骨干党员轮流值班,倾听居民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这个平台,社区为居民办了280多件实事,但仍不能满足社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2010年初,社区一班人提出大胆设想:以党组织为引领,动员社会力量搭建社区优质服务平台。当年4月,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工作站为中坚、20多户辖区商家加盟的湖光社区“红色联盟”诞生,3000多张“红色联盟便民服务卡”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
2011年5月,湖光社区将15个辖区机关党组织、324名在职党员、118名社区党员、42名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7支社区文艺队以及信息员、志愿者等纳入“联盟”,组建“红色联盟”服务队,主动开展“奉献日”、“公益日”等活动。而今,“红色联盟”服务队成为湖光社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社区居民遇到急事、难事、烦心事,首先就会想到它。
依托“红色联盟”,湖光社区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集休息、进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日托服务;委托加盟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和 “定制服务”。湖光社区也因此被评为全省6个一类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之一。
同时,湖光社区加速构建了“10分钟生活服务圈”。2011年1月9日,湖光社区还开通了社区巴士。
智慧点
培养“社区人”
故事:人人乐于当义工
3月23日下午,65岁的湖光社区党员义工于清元自带工具赶到湖滨路党支部活动室参加义务劳动。擦窗户、抹桌子、拖地板……尽管出了一身汗,但她仍很开心:“义工活动我乐意参加,随叫随到。”于清元退休后被社区一班人服务居民的真情所打动,加入了党员义工队,巡逻、劝导、治脏、宣传,忙并快乐着。
在湖光社区,活跃着一支近百人的以退休老党员为主体的党员义工队,他们个个都像于清元一样有副热心肠,每天戴着红袖套走街串巷管着社区“鸡毛蒜皮”事。
去年12月28日,家住湖滨路的攀钢保卫处职工张雪春因公受伤住院治疗,妻子工作又忙,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放学后无人照料。湖滨路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员义工徐伯玉得知此事后,主动把孩子接到自己家或上门照顾。徐伯玉说,自己患脑肿瘤和肝癌后,社区和邻里也给予了她很多帮助。尽管自己已经58岁且病魔缠身,但她仍打算把义工继续做下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和“社会人”演变成“社区人”,用什么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这成为社区管理的新课题。
2011年,湖光社区提出“打造四大家园——平安家园、温馨家园、文化家园、洁净家园”目标,力图用关系每个“社区人”切身利益的共同愿景,引导大家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湖光社区建立“养老服务储蓄”机制,倡导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社区记录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并存档。若干年后,当义工本人需要照顾时,由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养老服务。这个办法得到了积极回应,已有80多名老人加入社区老年人义工队。
为协调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湖光社区加强与各单位的共驻共建,组建义工队伍,开展志愿服务。辖区单位已组建15支义工队,机关干部和职工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实现常态化。
湖光社区积极与市内各级学校、培训机构、志愿者组织合作,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校学生走进社区开展课外辅导、就业培训、社会实践、家电维修等活动。目前,社区青少年义工队人数发展到100多人。
智慧点
建设精神家园
故事:“流浪艺人”圆音乐梦
3月24日早晨,攀枝花市中心的竹湖园里,湖光社区爱友艺术团的周末表演如约开场。台上,十八般乐器琴瑟和鸣,男中音女高音轮番上阵,指挥乐队的中年男子春风满面,神采飞扬。他就是湖光社区爱友艺术团的创建者和团长何盛林。
今年56岁的何盛林是南充人,2000年下岗,2002年来到攀枝花,在餐馆、酒楼、公园献艺谋生。
2005年4月,湖光社区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活动,牵手何盛林创建了湖光社区爱友艺术团。几年运营,爱友艺术团声名远播,人数最多时竟有七八十人。
何盛林在传授琴艺、指挥演出的同时,还与乐友携手创作歌曲,迄今已写了30首并汇编成册。他的歌大都是赞美攀枝花的。问他为什么?他说:“攀枝花为我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何盛林圆梦的故事,是湖光社区为普通人搭建梦想舞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社区人”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日益凸显,社会管理面临全新挑战。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湖光社区探索构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针对社区居民因工作忙而对社区知之甚少的情况,2003年社区创办了每月一刊的《湖光家园》简报,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社区大事小情,传播科学文化、各种实用信息。2010年和2011年,社区又分别开通了民生博客、湖光微博,建立了社区QQ群,让居民在家中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社区信息,发表意见、建议。
近年来,湖光社区加大投入,完善社区文化“硬件”,开办了图书室、健身房、练歌房、青少年活动室、老年学校等,并邀请市里和社区的文化名人举办棋类、舞蹈、书画培训班和摄影、折纸等艺术作品展。
在此基础上,湖光社区联合驻区单位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厨艺大赛、红歌大赛等活动,广邀文艺能人组建合唱团、书画队等7支社区文艺队伍。近年来,湖光社区坚持参加文化活动的居民已达2000多人,大型文体活动的居民参与率达到了80%。
新闻推荐
一块小黑板,矗立在曲艺茶园的门口。“随到随讲”,黑板上书这四个大字,并写上了各种评书段子的标题。4月17日,记者在昭化古城较为僻静的县衙街,走进了这个小茶馆。茶馆主人名叫苟银春,是从艺34年的民间...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