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块小黑板矗立在曲艺茶园的门口随到随讲黑板上书这四

四川日报 2012-05-04 18:54 大字

一块小黑板,矗立在曲艺茶园的门口。“随到随讲”,黑板上书这四个大字,并写上了各种评书段子的标题。4月17日,记者在昭化古城较为僻静的县衙街,走进了这个小茶馆。茶馆主人名叫苟银春,是从艺34年的民间评书艺人。

□本报记者 陈四四

说书多年不吃败仗

苟银春的曲艺茶园,是地道四川老茶馆的布置,竹椅竹桌,墙上挂着几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写着“耳听古今事,语惊座上客”。茶馆左侧,安放着一张说书台,台后的墙上挂着评书段子的标题。

泡上一碗盖碗茶,苟银春讲起了他的过去。

1978年,年方18岁的苟银春,被广元元坝区文化馆推荐去学讲评书,拜川北评书老艺人袁绍成为师,成为其第四代传人。年轻的苟银春学艺非常刻苦,很快顺利地出师。

苟银春真正走红是在绵阳,那是1983年。此后,他游走各地,四处说书,到过遂宁、南充、绵竹、重庆、成都等地。苟银春成为四乡八邻竞相邀请的民间说书人。他的听众常常为了听书,前一天就到茶馆占位子,在长凳子上睡一晚。没抢到位子的听众,就挤在茶馆站着听。

据说有一次,苟银春在蓬溪县说书,茶馆高朋满座,一同行找到县文化馆馆长,也要求去说书。听到这个消息,苟银春并不着急,告诉馆长根据行规,要三天以后才能让场子。这三天,苟银春使出了“杀手锏”讲得绘声绘色。到第三天结束时,他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这下,听众不干了,跑到文化馆要求不换人。“本帅出场,地动山摇。”苟银春笑着说:“说书这么多年,还没有吃过败仗。”

师生同心爱护古城

苟银春从小在昭化古城长大,对古城感情深厚,“这或许是受了老师的影响”。

当年,苟银春上小学四年级时,因“破四旧”,昭化古城城墙被毁,牌坊被拆。苟银春的一位小学老师,建议不要破坏文物古迹,结果被批斗,打得满脸是血。课堂上老师放声痛哭,给同学们讲保护古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这一幕,深深留在小苟银春心里。

上世纪90年代,在外说书的苟银春,听说昭化古城内的宋代龙门书院要被拆。他赶回昭化,请求保护这座古建筑。谁知,他离开后不久,听说镇上动手拆书院。苟银春非常气愤,立即给元坝区委书记写信,终于保住了未拆完的书院。

文化评书古城风景

“5·12”地震后,昭化古城成为灾后文化重建项目之一。为了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元坝区政府特地邀请苟银春回来。左思右想后,苟银春决定开茶馆说书。这一年来,苟银春挖掘昭化史料故事,编撰了《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传说》、《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等10个评书段子。

“甚至连本地人,也有不知道的历史”,苟银春说,古城东门也叫瞻凤门。“毛坪映月”是昭化八景之一,从门楼上看对面的极北渡山,山上夜月寺的檐角就仿佛是两只凤凰,在月光下五彩缤纷。“因此就有了瞻凤门这一叫法。”目前,苟银春正在编写段子 《诸葛亮小登科葭萌关》,讲诸葛亮在昭化结婚的故事。

去苟银春的茶馆,喝茶听书每人10元,如遇旅行社团队包场,5元一人他也讲。为了培养当地的茶文化,邻里来喝茶他是免费的。平均一月,他只有1000多元收入,而茶馆月租就要花掉500元。苟银春的家,是地震后贷款重建的。这意味着,苟银春茶馆说书的收入,完全不能维持一家生计。但是,苟银春却不想离开。

“要挣钱,我就不回来了。”苟银春告诉记者外地有茶馆邀请他开书场,但他没答应。从今年开年的情况看,他的茶馆慢慢已经有回头客了。西安汉中等来听书的游客很多,有旅行社开始和他联系包场。清明小长假,他一天就要讲4场。

元坝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凌云说,区上已经决定从今年起对民营文化团体进行扶持,像苟银春这样的民间艺人,将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新闻推荐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法院的名法官和高坪区关心下一代

5月16日,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法院的32名法官和高坪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来到高坪第三小学,为农民工子女讲解法律知识。李向雨摄...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