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丘区扶贫如何不再“两头为难”
条件不如平原、政策不如山区
“贫困边缘地区多是丘区,已成为当前扶贫的短板,却处在重点扶贫政策的视线外。”1月29日,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时,省政协常委、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杨明洪抛出了这个话题。
许多来自丘区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在一些连片扶贫地区周边,往往是一些资源禀赋相近、地域文化一致的丘陵地区,因为未纳入连片扶贫地区,又不具备平原的良好发展条件,发展处在尴尬境地。
丘区扶贫“两头为难”,对此,代表委员们却不建议照搬套用山区扶贫政策,而提出要对症下药。
□本报记者 祖明远 陈岩
困境:边缘丘区成“夹心层”
“有的丘区还发展不过山区。”杨明洪说,丘区的先天条件虽然好于山区,但最近几年,在秦巴山区等地区,政策跟得上,资金下得来,扶贫工作快马加鞭,有些地方的山区比丘区更早更快脱贫,“边缘丘区一般被划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相比,仅项目资金投入数额上就相差5到8倍。”
据省人大代表、三台县龙树镇长谊村党支部书记赵英了解,原本绵阳的北川、平武山区比较落后,但经过连片扶贫和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和林下经济发展不错,如今三台南部的丘区反而落在后面,“人均收入要比全市水平低3000元。”赵英说。“政策不如山区,条件不如平原”,西南财大教授陈健生将边缘丘区称为“夹心层”。
据民建四川省委提交的《关于四川省连片特困边缘区扶贫开发问题的建议》中显示,8个边缘县中,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的剑阁县仅为11336元,最高的珙县也仅为24473元,二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65%和25%。经济发展速度也不理想,2013年珙县经济增速为5.4%,汉源县为4.6%,比全省平均增速低了近一半。“可以说,在发展水平较低和增幅较慢的双重作用下,边缘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落后于全省发展水平,已成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杨明洪说。
分析:贫困成因多元,矛盾突出
“要解决丘区扶贫问题,必须先看清致贫原因。”陈健生表示,不能简单套用连片扶贫政策,而是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分析致贫原因,再制定对策。
微观层面来看,边缘丘区因交通相对便利,与外界交流更多,呈现的是相对贫困状态:既有富裕家庭,也有贫困家庭。同时,贫困成因也很多元,有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也有因病致贫、个人懒惰等社会成因。
而宏观层面,边缘丘区发展条件十分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资源有限,使得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又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多年来,依托贫困边缘区自然资源与比较优势,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开发扶贫,贫困边缘区基本找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如开江县的油橄榄深加工产业、剑阁县土鸡产业化等。但赵英认为,这些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偏远,不能吸引产业、技术和人才,青壮年优势劳动力缺乏返回落后地的意愿,使丘区农村的“空心化”更严重。结果导致农村特色产业规模偏小,项目实施缺乏劳动力,产业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
建议:***+规划试验区
出路在哪里?代表委员们同样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给出解决办法。
杨明洪建议,要采取***的办法,通过点对点帮扶,精确到每个贫困家庭头上,同时要确定其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如是自然灾害损毁房屋,那就提供一定的重建费用;如是缺乏致富门路,就可以实施一个小项目,或者帮忙开一个小商店,或者资助去外地打工的路费。
民建四川省委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完善参与式扶贫模式,建立以贫困户为主的需求意愿表达决策机制,由群众决定项目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一个新的扶贫机制也在代表的讨论中逐渐成形:因为边缘丘区条件相似,可以统一规划,建立开发扶贫的试验区,集中力量探索丘区发展的道路。事实上,这种设想已被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了。1月16日,绵阳已决定在三台县南部11个乡镇、100平方公里地区建立“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具体做法上,将通过打捆使用项目资金,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产业基础;结合新农村建设,改造或建设新的聚居点;引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
新闻推荐
价低时“割肉”、价高时“空仓”——□唐小丽赖怡本报记者祖明远文/图7月22日17点,三台县花园镇琴山村村民张久新两口子又扛起饲料,哼着歌来到圈舍为300多头猪“送饭”。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猪肉价...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