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人监管4656家农资商店 绵阳如何破监管难题?
3月23日上午,适逢赶场,三台县刘营镇几家农资商店都挤满了顾客。刘孝聪经营的商店,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但在小春备耕季节,每天都能卖出近千元。
像刘孝聪这样的农资经营户,绵阳共有4656家,而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总计只有53人。在3-5月的小春农资销售旺季,要如何确保农资产品安全?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农资批发市场。
机动+常驻每天抽查一个乡镇
3月24日,记者见到绵阳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胡明兴时,他正准备下乡进行抽查。“人手太少,全支队50多人都要上阵。”胡明兴说,每到小春备耕季节,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要分为4个督察组,分片驻扎在各个区市县。当天胡明兴就带着第三督察组到三台县,至少待上3天。
4656家农资商店中,至少有一半散落在各个乡镇,监管起来难度较大。在胡明兴看来,最有效的就是“机动+常驻”:机动是由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人员组成的督察组,随机挑选某乡镇进行抽查;常驻是动员乡镇涉农干部,在平时对市场进行观察,及时向督察组汇报情况。
胡明兴说,每个督察组在每个抽查的乡镇都要待上一整天,抽查范围涉及种子、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等。
近几年,大的农资公司越来越重视基层销售点。记者在刘营镇转了一圈,就看到四五家农资商店。当地镇干部介绍,因为铺货渠道畅通,市场上正规农资产品比较齐全。“这几家店都干了好几年,我们平时也经常盯到,质量一般都没问题。”
集中+评分店门口“晒”诚信分数
绵阳市区科学城大桥旁原本集聚着80多家农资商店,自2013年绵阳农资批发市场一期在城郊龙门镇建成后,大部分商店已搬到批发市场。
目前,批发市场迁入近300家农资商店,出货量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商店集中,为我们检查和管理提供了方便。”涪城区农业局副局长张华斌说,为就近接受举报投诉,在小春备耕期间,涪城区农业局和工商局都在批发市场内设立临时办公室。
眼下农资批发市场还在探索质量追溯制度,对市场内农资生产企业、个体经营户全部建立农资销售台账,实行质量追溯管理。同时,还要设立诚信评分系统,“一旦核实不诚信的行为,将扣除相应分数,这个评分也将悬挂在商户门口。”市场负责人宋彬说。
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大部分入驻商户的支持。“诚信度高,生意自然好。”绵阳市欣鑫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冉强说。
编后
4656家农资经营户,只有53名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意味着平均每名执法人员要监管80多家农资商店。面对这样的监管难题,绵阳想出了“机动+常驻”和“集中+评分”两招,以确保小春农资销售旺季中农资产品的安全。“机动+常驻”,靠的是执法人员的责任心;“集中+评分”,用的是健全的管理制度。难题破解的同时,市场得以规范。
农资产品安全与否,事关农产品是否安全、百姓饭桌是否安全。如果每个城市的执法者都能把责任心和制度结合起来,造成农资市场混乱的因子将无所遁形。有了规范的市场,难题又有何难呢?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新闻推荐
20人如何守护好148万人的医疗安全——□赵顺川张耀尹本报记者祖明远“4月份,我们自编自演的小品在几个偏远乡镇连续演了6场,很受群众欢迎。”说起这6场巡演,三台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队长唐天华很有点...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