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农忙三台县金石镇康庄村村民王平丰却悠闲地坐
5月29日,正值农忙,三台县金石镇康庄村村民王平丰却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前,时不时看一眼不远处的几亩稻田。一台手扶式小型插秧机正在两人配合下匀速前进,一个人负责操作,另一个人装秧补秧,不一会,小半块田就插好了。
为他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是三台县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该合作社已与全县2237户农户签订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订单,面积达4200多亩。“从2007年开始时的300多亩到现在,高速递增的关键是农民自己心里的账本算清楚了。”在当天举行的三台县水稻全程服务暨机械化插秧现场会上,合作社社长刘福平总结经验。
□赵晓兰 本报记者 蒋君芳 文/图
算完几本账 农民觉得不亏
按照协议,每年农户交给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亩水稻410元的托管费,包括机耕、育秧、插秧、植保、机收等,农户只要负责施肥等日常管护,连秧苗都不用管。
“请个工至少要50块钱,还不算生活费。三四个工一天才能插完一亩田。算起来,还是用机器便宜些。”今年已经70岁的王平丰常年跟老伴在家,除了种好3亩8分田外还要带2个刚上幼儿园的孙子,“老了,干农活吃力得很。交给合作社,自己基本上不用操心了。”
在推广机械化之前,金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灿做过一个详细的成本测算:采用机械化操作,每亩水稻成本能够省下差不多200元。而在三台县农业局局长陈文光看来,机械化操作的主要好处是解决了当前 “劳动力稀缺”的问题。
康庄村有470多亩水稻,但留守在家的600多户农户中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往农忙的时候,村两委还必须组织村干部到一些困难农户家帮忙。”康庄村村主任杨定知说,今年全村沿公路一线的150亩水稻都采用了机械化全程操作,解决了人工短缺的问题。
算完成本账,再算产量账。合作社有承诺,收获时每亩田的水稻产量不低于去年全县亩产水平,缺一斤补一斤。但实际操作下来,机械化耕种的水稻亩产比人工种植要高。“去年政府在百顷镇测算,人工种植的平均亩产是1180斤,机械化操作下来的平均亩产达到1310斤。”刘福平说,这两个数据让合作社在百顷镇的协议面积从去年的100多亩一下子上升到了400多亩。
提取风险金 合作社运行有一套
合作社由17位社员以资金、机械入股的方式组成,此外,还有50名招聘的工作人员按日结算薪酬,一般的机械操作员每天能够拿到120元到200元不等的工资。
合作社利润从哪里来?刘福平介绍:以机耕来算,合作社收取农户每亩75元的费用,其中支付操作员40元,20元用来支付燃油费等,剩下的15元为合作社收入,“这15元我们年底进行二次分红的时候根据社员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其中还有一部分必须拿出来做合作社的风险金。”
风险金的提取也很有讲究。合作社根据次年与农户签订的水稻总面积,每亩水稻预留30元的风险金,“一旦因为人为原因发生水稻减产等,我们就启动风险金进行赔付。目前合作社已经累积了37万多元的风险金。”
作为丘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样本,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已经得到农业部门专家的认可。看好丘区水稻机械化“托管”的市场前景,刘福平已经打起算盘:购置更多的机械,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
新闻推荐
□杜恩湖我是农民的儿子。能成为川报集团的一名职工,我衷心感谢《四川日报》。我出生在绵阳市三台县一个小乡镇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深山里的小镇信息闭塞,要了解外界的信息,最直观的就是看供销...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