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润物细无声——谈教师人格力量在德育、智育中的影响

绵阳日报 2012-03-19 11:30 大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既为经师又为人师。因此,教师不仅要精深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在教育﹑智育中起重要意义,她如同一股甘泉悄悄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如同适时节的 “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劳动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塑造人的工作,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不仅影响着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智力水平的发展,同时还影响着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对学生品德的定向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会对学生产生直接乃至深远的影响,教师活动的示范性决定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规范之一。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这两句话都说明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中学生具有模仿性较强、可塑性大的特色,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特别要做到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一致。学生有天然的“向师性”,把老师的原则奉为准则和标准,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 “我们老师也这样做”,言下之意,老师言下都是真理。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符合规范,必须有较高的修养、高度的思想觉悟,否则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德的养成。我国教育家董仲舒说“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行,又慎其行”。

二、对学生智力的促进作用

教师有高尚的献身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品德,就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思想,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提供根本的保护。一个勤奋学习、治学严谨、遵循规律教书育人的教师,必然会认真专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严格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使教学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发展性,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没有献身精神的品德,缺少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那么就会放松或放弃教学研究,放低对自身的要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欺骗学生;就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僵化,见解陈旧,知识老化,这样不仅会“误人子弟”,甚至要“误国误民”。一个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老师就会更尊重,对老师的教学也易于接受,当学生来到集体之中,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便会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比较迅速和有效。即使学习上遇上困难,他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因为他把跟老师的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对教学效果辅助提高的作用

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纯粹凭借说教,而应更多加以引导感化,因此更应该将其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做到文道统一。例如:语文学科,语文是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一门育人学科,可以通过具体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假如将思想教育的内容比作盐吧,文学作品比作菜肴的话,就应该把盐放在丰富多彩的菜肴中,让学生吸收进去,而不是让学生大把大把的吃盐。教师除了把科学的知识传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深刻的内涵,体会高尚的道德情感,因而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人格魅力似乎更为重要。执教者教育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教学效果。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素质的教师执教,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不是文章本身的问题,而是执教者思想素质在起作用。许多人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不仅仅是敬佩老师的才学,更重要的是敬仰老师的人格品质。

那么教师的人格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呢?

首先是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要有先进的正确的思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坚持唯物主义,坚持用辩证法分析问题:要有准确的政治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保持清晰的政治头脑;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要了解国内外的基本形势,了解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事动向。其次是积极上进的道德观念。品德端正、举止文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做到语言纯洁、文明、健康,教态端正、大方、自然、亲切,仪表得体、整齐、朴素;明辨是非、积极进取、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遵守社会公德,在学校及社会上作好表率。

再次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要刻苦学习,追求真理,严谨求学,谦虚谨慎,勤思善变;要做到专博相济,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尤其是要具备创造性活力;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树立竞争观念,积极投身教改之中,做改革的促进派。总之要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应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立教”,做到“不令而行”。“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胜过大喊大叫”都精辟的概括了人格力量的作用。在努力推进教育素质的今天,注重和坚强教师的人格塑造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安县塔水中学教师 张武)

新闻推荐

为孩子多打开一扇门……

题记:《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和不...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