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引领“博望智造”
□文图/记者王永霞 通讯员李大友周雪冬 吴基萍
核心提示
4月12日,博望区出口机床系列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正式授牌;4月14日,全国剪折机床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4月17日,博望区与沈
阳机床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相约共建“沈阳机床·博望智能制造谷”,共同打造“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国家级智能制造的典范……
这个4月,博望区硕果累累。而这一项项闪光荣誉的背后,承载的是博望历代工匠的毕生精力与智慧。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追求职业技能的精致化,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博望制造”的奇迹。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离不开博望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扶持。近年来,博望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导、职工唱戏,把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奏响人才强区最强音。
追求卓越,诠释“工匠精神”
5月4日上午,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间,吴延明正对着一批零件冥思苦想。生产经理已经来催了三遍,明天就要交样品,如果再做不出来,订单可能就要被取消。
正在加工的是一个工装夹具,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但加工时,零件不能固定,动来动去的,准心难把握。自从前一天接到任务,吴延明已经调试了不知多少次,尽管每次调试都有进步,但离标准总差那么一点点。
吴延明没有放弃,程序删了又编,编了又删,午饭都没有吃。下午,紧锁了一天的眉头终于舒展,数控机床上新加工出来的零件近乎完美,和客户的要求丝毫不差。走过来看一遍,转过去又来看一遍,此刻,吴延明就像个孩子得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那样开心。
其实吴延明今年已经41岁了,走上工作岗位20年,他的职业身份只有两个字“车工”。只是前10年,他是一名普通车工,后10年,他成了一名数控车工。但不管是普通还是数控,他都是车工中的佼佼者,因为他对这个职业百分百的投入和专注。
“敬业是技能高低与否的关键,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得出彩。”吴延明话不多,但掷地有声,这是他20多年职业生涯的总结。20年前,他是一个完全不知道如何用车床的门外汉,不懂就要学,他自己看书,虚心请教,10年前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普通车工;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30岁时,吴延明感觉到职业危机,他又一次当起了新手。没用过电脑不会编程怎么办?学,他是新华书店的常客,一坐就是半天,几乎翻遍了所有数控编程书籍。学到的东西,就一遍遍地演练,从来不嫌麻烦。
如今,吴延明是数控班的班长,最复杂的零件都第一时间找他,都由他加工。在2016年,博望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他是车工第一名的获得者,晋升为技师,被授予“马鞍山市技术能手”。
博望素有“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和“中国刃模具第一镇”的美誉。为了不负这个称号,博望许许多多像吴延明一样的技术工人,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程飞飞,安徽航天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的磨工。30岁的他,从事这一行业8年。8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将加工误差减少到最低。
别人吃饭时,他在思考,别人休息时,他在练习,如今,他能将误差减小到一丝。什么概念呢?如果将一毫米分成100份,1份的长度就是一丝。去年的全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他是磨工组第一,晋升为技师,被授予“马鞍山市技术能手”。
陶纯明,中德机床的一名车工,入行10年,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加工速度能不能再快一点?精准度能不能再高一些?出来的产品能不能更完美一些?因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他的技术水平也更加精湛,夺得博望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三名,晋升为技师,授予“博望区技术能手”称号。
招才引智,打造“智造强区”
去年引进了一位“洋专家”,今年就敢和德国抢市场。马鞍山市华东耐磨合金有限公司尝到了人才引进带来的甜头。
华东耐磨是一家生产生产耐磨合金材料产品的专业公司,从2014年起,该公司就通过和国内一些科研院校合作,自主研发的超级耐磨合金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还打入了国际市场。但是,与国外尖端产品相比,其硬度上仍稍显不足。于是,2016年,该公司高薪引进了在国际铸造业拔尖的德国专家格哈德,指导企业内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来了“洋专家”,技术全面提升,华东耐磨的国际市场“蛋糕”也越做越大。“国外业务目前已经占到全公司业务的一半,产品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各国。”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学平介绍,如今,他们的技术越来越接近德国,成了德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这个竞争对手还在不断赶超,“我们准备到德国成立办事机构,专门从事技术研发,把德国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
博望区企业总数数千,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产品趋同定位和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据了解,博望区44家规模机床生产企业中,有30余家采用同样的生产工艺,生产同样的产品,主要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均靠购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博望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把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放在第一位置,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驻计划,通过产业引才、项目引才和岗位引才方式,大力引进科研创新、科技创业和科技服务人才,实现产业人才高端集聚,并启动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发展需要人才,转型升级更离不开人才。为了揽到更多高技术人才,博望区着眼于“人才服务助推产业发展”的思路,拓展高校引进等“新渠道”招才引智,重点保障辖区企业的专业型人才供给。2016年10月,该区精心组织华菱西厨、恒利达等5家规上企业走进南京知名高校举办专场人才招聘推介会,当场就有27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为博望区人才创新创业注入了新活力。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博望区也从未放弃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依托南京工程学院等南京市丰富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选定优质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委托做好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养技能人才和后备技术工人的能力。
同时,博望区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引入社会资本,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电商大潮席卷,传统企业转型压力倍增,“网陆两栖”势在必行,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凸显。今年,博望区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欲在博望建设安徽省电子商务人才孵化中心。以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的阿里商学院、淘宝大学等资源优势为依托,承担博望区内各类人才培训,合力培养当地区域互联网、外贸等人才。
政策扶持当好“人才后勤”
格哈德来到博望后,人生地不熟,生活习惯也不同,工作之余,他感到有一丝落寞。博望区人社局副局长周雪冬了解到情况后,就经常去看看他,陪他聊聊天,关心他的生活,还为他申请了生活补贴,让格哈德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济济多士,用成大业。博望区高度重视人才,不仅在引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留才方面也做足了文章。该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博望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暂行)》、《博望区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团队认定及相关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和人才团队、分别给予企业或人才相关补贴或住房政策,进一步助力博望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同时,针对引进特殊人才,研究建立了柔性引才新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徐庶、诸葛亮等优秀人才,为何愿意死心塌地跟着当时兵不多、马不壮的刘备?就因为刘备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手足般的情谊。史为今鉴,博望区明白留才重在留心,出台了“软硬件”相结合的留才办法。
在硬件上,通过建设高素质人才公寓、新增高端消费场所和服务,解决好人的现实需求;针对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开出了人才补贴“高价码”,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分别给予引进人才、人才团队补贴、高管房补及生活补贴。同时做好人才引进来的子女入学、户口迁移、待遇福利等服务保障工作。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关键在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所以在软件上,博望区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投资实业、聘请顾问等多方式用好人才;鼓励企业引进的人才在产学研项目研发上给予专项经费补贴,政府主导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技术创新基金等专项资金向企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凡带科研成果来博望区实施科技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发的,都可获创业资助资金。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解辉聂春勤报道5月5日,博望区妇联联合博望区法院在博望区新博社区举办了“如何做个幸福女人”专题讲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法官陈超为前来参加心理培训的60多位已婚女性...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