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玩转“互联网+” ——记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七冶王江涛博士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建筑行业的优秀代表,十七冶王江涛博士获得了全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也是今年马鞍山唯一一位获此殊荣者。
立足“互联网+”打造“智慧工地”
2011年,王江涛刚来十七冶工作时,就报有“以企业为家,振兴企业为己任”的志向,立志要把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提上去,使十七冶信息化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提升科技型企业质量做出贡献。为此,他经常深入建筑工地,通过学习与观察,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近几年,他积极研究开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施工领域的应用,通过架设联系总部与项目的信息桥梁,打造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技术支撑、安全质量风险预警管理等提高工程集成化交付能力;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项目施工现场在线监控系统的有效应用,十七冶可以对100多个在建项目进行远程调度。
几年来,他在这方面共获得授权专利15项,发表科技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2篇。他领头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绳佩戴状态监控系统”,曾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新产品,获得“一种用于安全绳佩戴状态远程监测装置”、“用于安全绳电子监测模块的保护和固定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新系统应用后,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就可看得到现场人员的安全绳佩戴情况。他牵头研发的施工升降机“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即对电梯操作人员实行“刷脸”上岗,有效杜绝了无证上岗和非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情况的发生,该系统的开发应用,受到国家住建部的高度肯定。
“两化融合”中的“十七冶力量”
点多面广是施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两化融合”成为十七冶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落脚点。近年来,王江涛博士牵头建设了十七冶ERP系统,通过信息化固化并优化公司集约化、程式化管控模式,实现“信息企业、智慧总部”的要求。他主导开发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是十七
冶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项目。该系统的应用使企业管理的执行力、控制力及程式化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既提高了公司综合管控能力和运行效率,也有效促进了公司管理模式的转型。
目前,十七冶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每年数千万元的效益,归集资金率从87%提高到99%,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年节约采购资金近10%,降低库存占用资金约30%。
在王江涛博士的带领下,十七冶组建的“马鞍山市建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不仅在该公司的建筑项目上得到广泛应用,部分成果已向全省甚至全国建筑行业推广。
在全力推进“两化融合”的路上,如今,十七冶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一跃成为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省“典范数字企业”。
支援西部建设牵头打造“智慧宁夏”升级版
为支援西部建设,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王江涛作为国家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协助负责“智慧宁夏”建设。同时,他还担任了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批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组负责人。
挂职期间,他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自治区政府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牵头打造“智慧宁夏”升级版,获得“中国城市服务政务人气大奖”。
他所领导建设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自治区唯一的一项国家级、全省域改革试点工程,有力推动了宁夏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牵头研发的宁夏“智慧政务”项目,重点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社保、民政、旅游等“八朵云”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行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让老百姓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目标。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江涛博士在荣获“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个人”、“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之后,今年3月,他又荣获了201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报记者廖岚钧通讯员钟康龙
新闻推荐
“区政协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协商活动,针对性强、效果好,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号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理解、帮助。”近日,马鞍山市雨山区区委书记徐泽能...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