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献爱心志愿服务更“贴心”
刘彧
“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要做好事,更重要的是把好事做好,让帮忙帮到点子上,服务服到心里去。”在爱心公益路上奔波、忙碌十余年,刘彧从最初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逐渐成长为拥有70余名会员的马鞍山凡星公益协会会长,在他看来,要实现志愿服务的“提档升级”,必须从“供给侧”入手,通过提质增速、精准发力,让志愿服务更贴心更温暖。
“‘益起来\’马鞍山志愿服务移动平台上线后,将可实现随手做公益,精准送关怀。”刘彧表示,这个旨在为本土公益组织打造的“朋友圈”,不仅将聚合全市的“爱心资源”,让志愿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更重要的是,它将打破以往传统的志愿服务模式,通过供需“精准对接”,服务“点单上菜”,使志愿服务“走对门,找对人”,同时也真正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构建公益“大家庭”增强志愿服务“吸引力”
“我们的公益协会以‘凡星\’命名,我们相信,点点星光可以汇成银河,将每一个志愿者的点滴小爱汇成大爱,就可以让这座城市温情涌动。”刘彧说,“益起来”马鞍山志愿服务移动平台,就是为全市公益组织建起“大家庭”,通过公益组织的集聚效应,增强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影响和感召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
“为了方便全市公益组织之间沟通交流,我们也建立了许多微信群、QQ群,但是仍缺乏统一的本土公益平台,对全市志愿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刘彧说,“益起来”马鞍山志愿服务移动平台的设立,不仅将为全市公益组织建起“朋友圈”,实现公益组织的交流协作和资源共享,此外,通过平台,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工作也将更加便捷。
“拿起手机、动动手指,求助者可随时‘下单\’,志愿者可随时‘接单\’,开展公益活动将更加方便。”刘彧说,过去开展公益活动,往往是通过熟人介绍,一些新成立的公益组织因为知名度低,常常“想献爱心却找不到对象”,现在通过移动平台,全市广大公益组织既可以随时发布活动信息,也可以随时认领志愿服务项目,为志愿服务供需双方都提供了方便。
“点单上菜”,将让爱心与需求“接上头”
“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服务,将让爱心与需求‘接上头\’。”在刘彧看来,“益起来”马鞍山志愿服务移动平
台,将通过“点单上菜”,为志愿服务“供需”之间
找到平衡点,既可以避免志愿服务“扎堆”
和“冷清”两种现象,让志愿服务
“有的放矢”,更可以让更多具
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能找到“用武之地”。
“马鞍山市凡星公益协会,主要以开展急救科普、儿童‘五防教育\’、紧急救援等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主,成员也大多具有专业的应急救护知识。”刘彧说,在日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也希望需求“对口”,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今后,通过平台,我们就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对求助者的求助信息进行筛选、认领,把有限的志愿服务资源用到最需要服务的对象上,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让志愿服务更精准、更细致、更高效。”
“公益离不开传播,而媒体在公益传播方面有着难以替代与复制的优势。”刘彧表示,“益起来”马鞍山志愿服务移动平台,不仅是全市广大公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更是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的重要载体。公益组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布活动信息等方式,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媒体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跟踪报道以及对先进典型的深度报道,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公益、行施善举,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文/本报记者刘挺图片由刘彧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对于马鞍山人来说,12年前马鞍山市志愿者协会成立,是公益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2005年,马鞍山市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人联合起来,组成市一级志愿者协会。服务主体涵盖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