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戴启文来到了自家的葡萄园,查看葡萄树的生长情况,发现多余的花絮便及时剪掉。他说,这是保证葡萄品质的重要一环。除了葡萄,戴启文还种了梨树。葡萄和梨都是三年前种
戴启文在打理自己的葡萄园。
4月12日上午,与平时一样,戴启文来到了自家的葡萄园,查看葡萄树的生长情况,发现多余的花絮便及时剪掉。他说,这是保证葡萄品质的重要一环。除了葡萄,戴启文还种了梨树。
葡萄和梨都是三年前种下的,戴启文希望通过栽种果树脱贫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通过自身努力和政策扶持,戴启文一家脱贫了。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站在重建的房子里,他对生活有了新期待。
为改善生活状况贫困户种植果园
戴启文是和县乌江镇黄坝村人,今年55岁,身有残疾,爱人同样如此,孩子在南京打工且至今未成家。原先,戴启文家的房子漏雨,后来政府启动了危房改造项目。作为低保户重新建房,政府补助了两万元。
“这样过日子,我们也着急。”戴启文坦言,为了改变现状,2013年,他决定经营果园。2014年,葡萄树苗和梨树苗插到了地里。由于条件所限,自己的果园面积不大,加起来才2亩多地,葡萄园和梨园大概各占1亩。
在黄坝村,经营果园的人很多,可以说有带头人,效益也不错。现在,黄坝村有几十户人家种果树,梨园的种植面积达到300亩,葡萄园的种植面积达到200亩。
“栽树苗花不了多少钱,小苗几块钱一株,主要是后期花钱多,比如种葡萄,你要架水泥杆、拉铁丝。后期投入部分,政府给了我们帮助。”戴启文说道。
“政府有产业扶贫资金,给了他3000元,用于购买肥料等。”黄坝村扶贫专干彭义翠介绍道,一开始,全村有67户人家需要扶贫,去年降至29户,享受产业扶贫的有七八户。
努力学习种植技术全家生活有奔头
孩子要成家,家里也要添置一些像样的电器……敲定了脱贫致富的手段,戴启文一家的生活有了奔头。
“必须尽快掌握种植技术。”戴启文回忆道,一开始自己不懂技术,他就去问卖农资产品的人。
在乌江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扶贫工作站)站长刘长安看来,如何尽快掌握种植技术,一方面依靠地方上的带头人,也就是大
家俗称的‘土办法、土经验\’;另一方面,依靠县农委组织专家来黄坝村,对贫困户和种植户进行集中培训。
通过一番学习,戴启文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他说,葡萄和梨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你今年种下了葡萄苗,两年以后才能挂果,三年以后就是丰产期;梨树要等三年后才能挂果,四年后才是丰产期。“我种的是夏黑葡萄,7月10号以后上市;梨树品种叫翠冠,俗名‘八二\’,每年8月2号前后上市。”
“我家现在有两亩多地,都拿来种葡萄和梨了。另外,我还租了别人家的两亩田种水稻,作为口粮。”戴启文还表示:“空闲时间,我还会打工,补贴家用。”
从“政府扶持”到“市场带动”让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2016年,戴启文种的葡萄第一次挂果,他就在马路边或省道附近卖。去年的零售价是4元一斤,一亩地的收入有7000元,成本占了近一半。今年,戴启文种的梨也要挂果了。“种梨子,一亩地的成本也要2000元,今年第一次挂果,能收回本钱就行了。”戴启文说。
“黄坝村是乌江镇经果林村之一,是近几年来兴起的。目前,黄坝村的水果销售没有抱成团,还是零散销售。”刘长安介绍说,为了解决水果的销路问题,乌江镇正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安排专人跑市场。
“另外,镇里准备在石山成立果树合作社,建一个冷库,对于滞销的农产品,全部进冷库,等市场价格好的时候,再对外销售。这项工作,必须依靠一到两个龙头企业来做,从而带动一批贫困户和种植户。”刘长安说道。
■记者手记产业扶贫要走市场化道路
对于戴启文这样的贫困户而言,脱贫仅仅是开始,如何确保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才是持续增收的关键。
要做到上述两点,成立合作社是一个好办法。合作社把果农聚在一起,通过抱团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这样一来,无论是采购种子、肥料,还是销售农产品,都增强了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增加果农收入。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统一种植技术、集中开展培训,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这样一来更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文图/本报记者汪清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下午,在沈巷镇和谐大道路段,驾驶员彭某因故意不挂机动车号牌、私自加高车厢板以及准驾车型不符三项违法行为,被交警处以罚款2700元,驾驶证一次性记24分的严厉处罚。当日下午16时许,鸠江交警...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