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土楼村粉丝加工增收快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宿飞
隆冬时节,颍东区新乌江镇李土楼村粉丝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厂里热气蒸腾,揉淀粉、捞粉丝,技术娴熟的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忙前忙后的李克其没想到,几近失传的加工粉丝传统手艺,现在竟是他脱贫增收最为稳定的依靠。
李克其是当地贫困户,老伴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需长期吃药。而他本人也已年逾六十,想找份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并不容易。李土楼村一直有着手工加工粉丝的传统,早些年,靠着一手加工粉丝的手艺,李克其一家生活尚可。然而,改革开放后,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这项劳动强度大、适合年轻人从事的传统手艺,渐渐走了下坡路。尽管村里还有一些加工粉丝的小作坊,但大多是散户,产量低,也没有形成规模。到了上世纪年代末,李土楼的粉丝产量急剧下滑,李克其的手艺也渐渐没了“用武之地”。
看到传统手艺走向没落,村民李洪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成立专业合作社,传承这一农业文化。下定决心后,李洪富于年发起成立了颍东区李土楼粉丝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李土楼粉丝品牌,当年就有户社员加入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近亩,专门用作无公害、原生态、脱毒红薯的生产基地。
在发展中,合作社还特别注意帮助村里贫困户,特意请来二三十名像李克其一样,家庭贫困又掌握手工加工粉丝技术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工作,并通过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良种薯苗,保护价回收鲜薯,举办免费红薯种植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帮助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通过种植红薯增收脱贫。
李洪富介绍,粉丝生产必须经过冷冻环节,只能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天气因素严重制约了粉丝产量。年初,市教育局驻村扶贫干部了解到李土楼专业合作社缺乏建设资金、难以扩大生产的情况后,及时向市教育局、区扶贫办和当地政府汇报情况。多方扶持之下,共同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多平方米、日冷冻粉丝斤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并购置了冷库,一改以往“看天生产”的历史。
“目前,合作社的手工粉丝畅销全国各地,李土楼品牌也受到市场认可,今年可实现产值余万元。”李洪富表示,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他将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种红薯、加工粉丝增收,早日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真实案例:9月1日中午,家住鸠江区沈巷镇的郑某走进沈巷派出所报案:“我被人骗了7万元。”民警询问得知,当日中午,郑某接到一陌生男子电话,郑某问对方“你是谁?”对方让他“猜猜”。郑某听声音很像自己以...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