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调查与思考③
[摘要]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调查与思考③
本报记者 郑莉
“一些基地建管机制还不够灵活,有的市和县、市和龙头企业两张皮,没有整合好资源形成合力。 ”
——努力打造政策高地,提高基地发展活力,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建设管理机制
8月10日,现代中医药及健康产业亳州专板顺利开板,82家药企集体挂牌。 “早在今年5月,我市就召开了企业融资并购工作启动会议,确定首批82家拟挂牌企业名单。整合现有奖励政策,新的奖励办法主要在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有关负责人说,提高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奖励标准,对企业上市挂牌辅导期内及上市挂牌后两年内纳税给予补贴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安徽省转型发展的切入点,是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必须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全力推进、务求突破。 ”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认为,体制机制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和稳定性,要把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动基地建设的重要引擎,创新理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为出发点,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财税支持、要素保障等支持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 ”
成药生产企业转移其自有成药品种批号时间长、准入难度大、运作成本高;为药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缺乏专门为药业企业新药报批、GMP认证、许可证办理的专项服务中介组织,给外地企业入驻亳州带来不利影响……瞄准这些“短板”,亳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专门对药业企业在新药报批、GMP认证、品种转移、项目申报方面进行帮扶,加大对中药产业纳税人的辅导、培训力度,引导企业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 “用足用好国家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释放中药产业优惠政策效应。”亳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实际设立现代中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财政性专项引导资金,拨付基地45个药业项目。
安徽省去年出台的 《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明确提出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做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强化要素保障、优先争取国家支持、支持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等6项支持政策。“《意见》提出的6个方面政策措施,无一不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以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5年9月省级专项引导资金下达各市后,大部分基地的市级财政都按照1∶1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多数基地已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省直各部门也积极支持基地建设,省财政出台基地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省科技厅在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等各类政策上优先向基地倾斜…… “不过,仍需正视的一点是,基地的建管机制还不够灵活。有的地方市和县、市和龙头企业有‘两张皮\’现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形成的合力还不强。 ”业内人士指出,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基地建设作为落实调转促行动计划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强化相关部门的引导、指导和服务职责,推动部门与市县、部门与部门之间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滁州市政府成立了企业帮扶中心,市编办给了专项编制,进一步加大对家电企业的精准帮扶。 ”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有关负责人说,除了加强帮扶外,基地还强化政策撬动,激活发展新潜力。 “整合各类扶持资金,成立投资基金,积极对接有关投资者,将基金首期放大到10亿元规模,重点扶持一批优秀智能家电企业和项目。 ”
安徽省近年来建立了权责清单制度、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等,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要围绕提高基地发展活力,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建设管理机制。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说,大力推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制度,通过直接放权、委托放权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减少审批层次,建立更加灵活和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管理机制。
“部分国有龙头企业体制机制比较僵化,对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也不够;有的基地项目储备、筛选和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
——落实完善“四督四保”推进机制,健全项目分层分级调度机制,完善项目保障机制,大幅提升基地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江淮汽车实现逆势上扬。 1月至6月,江汽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393.5%。
“今年上半年,基地累计完成产值115亿元、税收4亿元,投资14.44亿元,实现同比增长分别为43.7%、24.6%和129%。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基地重点围绕安凯、江汽、国轩、巨一等骨干企业,加强企业在建、续建重点项目调度,协调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促使企业尽快实现产品量产。基地定期实地查勘江汽、安凯、巨一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跟踪督查省级专项引导资金落实使用情况,实时调度基地续建、在建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1月至6月,基地3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44亿元,龙头企业带动性凸显。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成就未来。 “基地建设必须借鉴和吸取以往开发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在进一步做强基地龙头、壮大产业配套,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 ”程必定认为,实施蓝海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做文章,各个基地必须有“旗舰”企业引领产业方向。其次,要通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牵动面广的重大项目,完善项目的筛选、退出等机制,大幅提升基地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支撑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此外,还需要抓方案机制,强化目标对接、任务衔接,确保各项重点工程滚动推进、持续发展。 ”
企业是基地建设的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对于基地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部分国有龙头企业体制机制比较僵化,市场反应灵敏度不够,对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也不够。”业内人士指出,而有的基地无论是项目储备和筛选,抑或是准入和退出机制都还不够健全。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安徽省提出到2017年,单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达500亿元或3年翻一番,落脚点就在项目上。“要持续叫响基地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把基地建设与项目工作融为一体,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储备、推进和落地,把基地建设目标变成现实。”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各市县政府、园区要着眼有市场前景的产业方向,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深入谋划一批产业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尽快达到可报、可批和可实施的程度。原则上每个基地都要谋划一批十亿级乃至百亿级重大项目,这要作为今后考核基地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
“我们出台了《基地统计监测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合同制\’和‘标签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 ”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对照“2020年基地产值超过800亿元、冲刺1000亿元”的目标,基地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效应,力争中鼎关键基础件研发及生产基地迁扩建、聚隆传动科技工业园等一批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早日投产。
“要落实完善‘四督四保\’推进机制,聚焦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关键环节,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加快建设转型升级重点工程项目库,健全项目分层分级调度机制,完善项目保障机制。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机制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 ”
——建立更加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走活金融服务基地这盘棋,加快企业优势资源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聚集
阜阳太和经开区现代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医药研发、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产业链,以及中药提取、饮片、颗粒、片剂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受区位影响,阜阳基地医药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招才引智难度较大。缺乏国家级综合性的产业创新平台,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等方面较为吃力。 ”业内人士指出。
“一方面要提升基地科技水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聚一流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基地都需要加大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及生产、检测、计量、科技成果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安徽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价格、土地成本、环境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政府在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选定及基地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 ”权威人士指出,基地要创新体制机制,要发展壮大,关键在企业;稳住企业,当务之急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要围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立更加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 ”阮华彪认为,通过引进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利用好开发性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质押金融服务等多种手段,强化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加强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此外,制定实施更加公平、透明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创新支持政策,规范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激发企业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安徽省创新产品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加快创新型产品的市场开拓。树立开放建基地的理念,通过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加强国际间的创新合作以及与其他省市科技园的战略合作,全面提升基地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 ”
“从国内外实践看,新经济的培育壮大,不仅需要高新技术支撑,更需要先进制度呵护。 ”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胡功杰认为,现有对高校、科研院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政策,可能会形成两套激励机制,既不能使科研人员安心教学科研、不利于基础研究发展,也难以真正形成市场化运用,不利于新经济壮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突出培育市场化的新型创新主体,加快改革科研资金管理体制、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着力解决资金使用难、成果转化难、收益分配难、产权保护难等系列问题。 ”
合肥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企业为基础,已形成快速发展态势。目前,科大讯飞语音云平台累计接入终端数有7亿多,日均语音交互20亿次,第三方合作伙伴或创业团队有15万家。 “为促进基地发展,合肥市、高新区均出台了针对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相关政策,纳入合肥‘1+3+5’及高新区\‘2+2’政策体系,对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引进、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根据安徽省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自去年起每年安排20亿至30亿元,重点用于四大领域:一是支持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基地产业规模效益;二是支持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三是支持示范应用项目,包括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新产品,以及新工艺的首次应用,促进国产设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等,为创新能力发展营造基地发展环境。此外,去年以来,省政府出台了《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意见》,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设立续贷过桥资金,实施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推广“税融通”业务等,积极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管道。
“在金融支持上,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地的信贷投放,扩大‘税融通\’业务、续贷过桥资金、‘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等在基地的应用,走活金融服务基地这盘棋。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各基地建立风险基金,协助企业到股权市场上市融资。通过税收政策、融资担保、技改贴息、人才支持等多种途径,支持企业家素质好、管理规范、发展迅速的基地骨干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基地内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加快企业优势资源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聚集。
新闻推荐
月8日,安徽和县第十届蔬菜博览会暨第三届农业嘉年华活动盛大开幕。为保障蔬博会顺利进行,该县公安交管部门针对酒驾、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全力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图为月4日晚交...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