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谁不说咱家乡美——全市“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纪实本报记者张化云

拂晓报 2015-05-17 17:11 大字

“过去总感到家乡太脏、太乱,今年回来之后,感到家乡变美了,‘三线三边\’环境治理真是政府做的一件实事、好事,让我们更加无法舍弃心中那份炽热的乡愁”,春节期间,返乡青年的一席话道出了宿州市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后农村环境的巨大变化。这变化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大手笔大投入,是全市上下戮力同心的不懈努力,有数字为证:自治理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各级财政直接投入4.35亿元,其中市、县区财政投入3.8亿元。出动大型机械8000多台套,投工投劳420万个,清理垃圾165万吨,清理柴草堆、乱堆乱放102万处,拆除乱搭乱建16.5万处,植树1100多万棵,治理沟塘坝渠12000条(段),停产整顿非煤矿山138处,矿山复绿6座。通过“三线三边”治理,原本脏、乱、差的皖北农村初步实现村庄美、道路畅、环境优、百姓乐的可喜局面。

“小垃圾关乎大环境,小垃圾关乎大民生,小垃圾关乎大形象,小垃圾关乎大文明,小垃圾一定要大治理”,这是宿州市在“三线三边”治理中一直秉承的理念,宿州市将“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整治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的重要举措,作为凝神聚气树形象的重要载体,已完成“半年大见成效,一年常态运行,两年完善提升”的阶段目标。宿州市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张宝顺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宿州市在环境整治中认识高、行动快、初见效,希望持久作战,直到功成。”“宿州市‘三线三边\’活动认识高、力度大、常态化、效果好,应推广他们的做法。”在宿州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地方,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一些农民群众的生活陋习根深蒂固,农村环境整治的攻坚战是如何得以大获全胜的呢?且看宿州经验——

领导重视快启动

为把“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推向深入,宿州市印发了《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意见》,成立市“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指挥部,明确规定环境整治工程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挂帅,市四大班子和军分区分别联系包扶五个县区,明确各县区、园区对辖区内环境治理负总责,整治工程实行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管理,形成市作指导、县区主体、部门协作、乡村实施的工作机制。全市环境整治工作始终保持高频次调度,强力度督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工作,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40多次,开展专项督查90多次,市委书记张曙光,市委副书记、市长史翔等多次深入一线督查调度。 

加大投入有保障

建立财政投入为主、村民自筹、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了“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市和县区财政列支“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县区财政每年按照人均不低于25元的标准筹措资金。两年多来,市、县区财政投入突破3.8亿元,同时还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为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活动开展以来,宿州市106个乡镇、街道和“三线三边”沿边沿线行政村全面行动起来,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活动,集中力量重点整治高速公路、国省道、沟河沿线道路、街道集镇等重点区域和农村生产生活积存垃圾等难点问题。

广泛宣传聚民心

宿州市先后推出大学教授、医学专家、环保专家系列解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环境整治工作对改变宿州形象、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意义。印发《全市“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整治倡议书》100多万份,在媒体公开倡议;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宿州军分区等分别向全市党员、工人、共青团员、妇女和民兵预备役发出倡议。在全市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市五老人员和17万名志愿者与广大群众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环境整治的热潮中去。 

督查考核加压力

在环境整治启动攻坚阶段,宿州市实行奖罚结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快速推动工作开展,考核最后一名县区拿出20万元,奖励给第一名县区;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市水利局强化“四个保障”落实“调转促”

本报讯  连日来,市水利局结合水利工作实际,提出强化“四个保障”,做好水利“调转促”工作,推进全市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强化水工程安全...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