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戏苑揽胜:古朴的陇南灯影子戏
【舞台艺术】戏苑揽胜:古朴的陇南灯影子戏
陇南灯影子戏中的文武大臣
□ 沈文辉
陇南灯影子戏主要盛行于清朝,当时主要以陇南本土的影子腔(又叫灯调)为主要演出形式,当地人又叫做耍灯影子。据传,陇南灯影子戏脱胎于皮影戏,自清康熙末年开始,灯影子戏经历了300多年的传承发展,演变为一个独立的全新剧种。
灯影子戏演出主要是以春、秋庙会演出为主。老百姓为何将这一戏种称为灯影子,是因为灯影子戏演出时要用灯光照影子,最早是用碗盛满清油,在碗上钻三个洞,穿上棉线眼子,用铁丝或绳子绾一个网将碗放在网上用来照明。后来发展成为煤油灯,用一个瓦罐钻三个眼,穿上眼子吊在头顶照明演出。再后来发展成为汽灯,对耍灯影子的人的要求是会用和会修理汽灯,才能耍好灯影子。后来又发展成为电灯泡照影子。演灯影子戏对下面耍灯影子的人的技术水准要求非常高,所以把耍灯影又叫抱灯,弄不好会将头顶的油碗打翻而导致无法演出,因此一般抱灯的人都是剧团里手艺很高很核心的人。用行话说抱灯的人要能“一口能传两家话,双手会统百万兵”。因灯影演唱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白天借助阳光进行表演,当地称为“日影子”,晚上借助灯光表演的则称为灯影子。在光线和银幕的作用下,产生虚实变换的视觉效果,将历史故事、人间百态演绎得惟妙惟肖。
陇南灯影子戏演出一般与民间的宗教活动有关,带有祭祀和祈祷的意味,多为村民“还愿”的特殊方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平安。演出场所主要在剧院舞台及农村庙会舞台等地。灯影子唱腔属梆子声腔,脱胎于当地民歌,说唱腔咬字是地方音、方言,乡土气息浓郁。尤以冒腔著称,台上台下皆合声唱出,造成强烈的音乐气氛,伴奏原始而古老,是一种原生态的演唱形式,泼辣而粗犷。演出时需要的人数武场面3人、文场面3人,耍影子的要4人,一个剧团演出一台戏最少需要10个人。
陇南灯影子戏团演唱戏名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末民国初期都有,主要有《七箭书》《黄河阵》《金桥阵》《鸿门宴》等,剧本都是以口耳相传,慢慢地有一部分就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100多部。新中国成立后,也演现代戏,曲目主要有《三里湾》《智取威虎山》等。
在陇南各地,灯影子戏剧团主要集中在西和县成县一带,尤其以西和县石堡乡包集村许商子灯影木偶剧团、许三成灯影木脑壳剧团最为有名。还有其他一些乡也有演出团体,但都不尽如人意,解散者居多,坚持演出的已所剩无几。
新闻推荐
赞一个,咱们村的双联老师竹翠杨丽君韩县银西和县洛峪镇上铜村是省国家安全厅的双联点,三年来,双联干部一边在物质上支持、技术上培训,一边分批在这里的铜水小学开展双联支教,在当地传为佳话——“亲爱...
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