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公路边,占地两百多亩的蔬菜大棚因其独一无二格外显眼。这里是回乡创业农民田之发的创业梦工厂,也是贫困户杜友芳们脱贫的希望所在,更承载着潘桥村在产业转型上的探索

皖江晚报 2017-06-01 10:03 大字

杜友芳和工友们在蔬菜大棚里干活

在运漕镇通往凌家滩的乡村公路边,占地两百多亩的蔬菜大棚因其独一无二格外显眼。这里是回乡创业农民田之发的创业梦工厂,也是贫困户杜友芳们脱贫的希望所在,更承载着潘桥村在产业转型上的探索。

一个人的创业游子归来激活一片沃土

4月10日一大清早,田之发就一头扎进绿新蔬菜基地大棚里忙碌起来。

1992年去北京,十几年的闯荡让他在异乡也小有成就,因为始终惦记着家乡,2008年,他选择回到了运漕。潘桥村周边出去打工的人很多,由于缺少劳动力,好多农田都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回到运漕的田之发首先承包了近2000亩良田,成立了旺发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开办起来后,周边的农户纷纷加入进来,规模化种植逐渐显现出效益。但稻子的附加价值有限,田之发觉得这样下去并不能真正地带动乡亲们富裕起来。“2015年,镇上发布2015-2020总体规划,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来此调研,提出要发展蔬菜种植等其他产业。”2016年6月,田之发与人合伙投资四五百万建了215亩蔬菜大棚,成立了绿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我们的注册商标‘含绿新\’就是专家给取的。”田之发解释说,“含”就是含山,“绿”就是绿色、有机,“新”就是不断创新。

蔬菜种植是个精细活,需要大量的人工,周边的剩余劳动力很快被吸附过来。田之发说,目前,蔬菜基地固定的工人有二十三个,农忙时,每天有六七十人同时在这里干活。

一群人的脱贫一份工作托起一份生活的希望

在蔬菜大棚里,杜友芳正和工友们一起

忙碌着。

杜友芳家是因病致贫的典型:2013年,杜友芳的丈夫头部受伤,做了两次脑部手术,命虽保住了,却也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治病前前后后花了将近四十万,家底算是彻底掏空了,现在每个月买药还要花一两千块。”杜友芳说,因为手不能动弹,丈夫生活自理方面也需要人协助,所以自己只能在家附近找事做。

“多亏了田老板给了我这份工作,让我可以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里。”大棚刚开始建的时候,杜友芳就成为了绿新蔬菜的固定员工,每个月大概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这笔收入对我们家来说太重要了,可以维持生活,提供一份保障。”杜友芳说。

与绿新蔬菜隔路相望的是一个小卖部,四十多岁的陈以保就是这个小卖部的“老板”。因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常年遭受病痛折磨。陈以保说,生病以后,他就和爱人在家开了这个小店,可是农村平时人少,小店生意不是很好。

“家里有老父母,两个孩子上学,我还要看病,你讲压力可大?”绿新蔬菜成立后,陈以保的爱人程学年在蔬菜基地谋了份工作,这个家庭从此有了固定的收入。为了照顾陈以保的生活,绿新蔬菜平时的很多日用品采购也从小卖部走。“光去年一年就在我店里消费了一万多块。”陈以保说,蔬菜基地聚集了人气,在这上班的乡亲们也都关照他的生意。

一方人的致富产业转型是思路更是实践

在绿新蔬菜基地,田之发专门从和县聘请了农技专家负责给工人们传授技术。走过南闯过北的田之发深知,独木不成林,当周边的乡亲们都来做蔬菜种植时,这才有可能真正地成为一份产业,绿新蔬菜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含绿新”才能真正有可能叫响。

采访当天,记者还偶遇了前来走访的潘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晓斌。何晓斌说,从水稻种植到蔬菜种植,田之发自身在转型,其实,这里也浓缩了整个潘桥村的产业转型。“依托产业转型,不仅在于解决脱贫问题,更关乎致富。”何晓斌介绍说。

“以前,村里主要抓油厂、加工厂等小型工业,土地流转后,农田掌握在大户手中,主要发展农业。”何晓斌告诉记者,农业是潘桥村发展的主要优势,潘桥村明确了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依托旺发水稻种植到绿新蔬菜种植,从无公害大米到有机蔬菜再到形成本土品牌,这是潘桥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延伸蔬菜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参照和县模式建一个小型加工厂,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当前正在重点考虑的;潘桥地处运漕古镇和凌家滩之间,将成为重要的观光带,潘桥村计划下一步转型发展采摘业,并将此作为未来发展的最大方向。

“脱贫首先在于观念脱贫,我们希望通过绿新蔬菜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潘桥农业发展的思路传递给大家,让大家都愿意来试一试。”何晓斌说,如果借助产业转型带动潘桥村地方经济发展,那么潘桥人更加富裕的生活还会远吗?

记者手记

无论是与田之发的深入交谈,还是走近杜友芳等人,又或是对话何晓斌,记者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潘桥人的脱贫格局很大,他们着眼于脱贫而不局限于脱贫,他们脚踏实地地走好脱贫的每一步却又从未忘记致富的梦想。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潘桥人在路上。文图/记者余萍实习生吴明瑞

新闻推荐

骑行环江淮 周日到含山

5月28日,“健康安徽”2017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将在含山县鸣枪开战,600多名自行车运动员和爱好者将用车轮丈量含山这座城市。含山人文历史悠久,自然生态良好。据了解,本站比赛是今年全部15站比赛中...

含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含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