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当涂展开美好乡村新画卷

安徽日报 2015-12-02 15:46 大字

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城乡土地的布局优化和合理利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是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全省农村土地整治建设14个示范县之一的当涂县,以农村土地整治为抓手,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截至目前,7个示范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治版”,带来哪些可贵的深层探索?笔者走进当涂县石桥镇光华村一探究竟。

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打开光华行政村原有的自然村庄分布图,如同一盘散落的珠子。全村620多户、2100多人,分布在58个自然村庄。 “光华村靠近集镇,一些村庄已成空心村,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已载体缺失,也不适应土地流转带来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户均1亩多宅基地的村庄让土地资源呼呼大睡。一场改变亟待进行。 3年前,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就是农村土地整治建设。 ”村党总支书记甘宁说。

2012年3月,光华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启动。经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批准,项目总建设规模4544.7亩,其中:农地整理区建设规模3926.2亩,村庄整理区建设规模618.5亩。实施年限为2012年—2015年,主要建设内容有: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和新村建设;完善农业配套设施;实施农田整理;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达到耕地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农村居民点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效益提升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目标。

“这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必须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推进。 ”石桥镇党委书记孙兆斌说。该镇成立了光华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安置房建设、征地拆迁、土地整治3个工作组。项目启动前,组织召开光华村村民代表大会4次,就安置小区选址等问题征求村民意见,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同时,对征迁安置政策进行了宣传解释,村民普遍认为征迁安置政策符合农村实际,能够充分保障被征迁村民的利益。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征迁组按照阳光征迁原则,全面开展拆旧地块房屋拆迁。截至目前,共签订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451户,并全部拆除。为保障安置房建设质量,指挥部除了安排专人会同监理单位加强监管外,还安排征迁户代表进驻施工现场全程监督。

散落的村庄变良田

眼前是一片近50亩的开阔农田,一年前还是有着45户人家名为常屋的自然村庄,因村庄整理而变为农田。如今,昔日只能长房子的村庄开始长庄稼了。

复垦后的村庄能长庄稼吗?秋收刚刚结束,种田老把式李庆安用收获来回答。按照规定,复垦后的村庄,因村民被重新安置,土地属集体所有,最终流转给农业公司、合作社或种粮大户经营。因刚复垦,还未流转,在征得村里同意的前提下,本是常屋自然村的李庆安在原属于自家宅基地的6分地上种起了芝麻,收获芝麻90公斤,折合亩产175公斤,比在熟田里的产量还要高。李庆安对复垦过程看了个一清二楚,土层有60公分,耕作层有30公分,耕作上层还覆上了肥得流油的塘沟泥。

李庆安绘声绘色的描述,得到正在现场的当涂县土壤肥料工作站高级农艺师叶明海的专业认可。复垦后的土壤标准规定,30公分耕作层有机质不低于千分之零点六,砾石少于千分之三十。叶明海说,由于把住了复垦质量关,加之圩区的土壤肥力足,经测定,光华村复垦后的30公分耕作层有机质达到千分之二十五,大大高出标准,砾石率则远远低于标准。

不光是村庄整理,2012年4月,光华村借助项目资金整体推进农田整理工程,实施完成了3926.2亩农田整理,新建小型灌溉站3座、U型渠1.4公里,修建农业生产主干道、田间支道共计13.1公里。 2013年5月,农田整理项目顺利通过省国土厅验收。农田整理工程实施后,进一步改善了项目区土地生产条件,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实现了土地肥沃化、农田水利化、道路网络化、田间绿荫化,形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新格局。

土地整治还整出了新增耕地。据当涂县开发开垦中心副主任夏尤亮介绍,村庄整治41.2353公顷,新增节地指标23.4010公顷;农地整理261.7466公顷,整理后新增耕地9.1198公顷,新增耕地率达3.01%。

新型社区里的新农民

旧村蝶变新社区,村民变身新农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走进光华新型社区,仿佛走进城里。楼房一幢幢有序排列,广场、健身器材、篮球场、社区服务站、多功能活动室、医务室、警务室、物业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因为与集镇无缝对接,与卫生院、中小学、菜场毗邻而居,交通、用电、用水、宽带、有线电视一样不少,享受和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

石桥镇整体推进指挥部指挥长徐业荣说,原来村庄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全面到位,管护成本也高,村民难以享受到和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村庄整理要拆旧村庄,建设新社区,绝大多数村民举了手,可新社区建在哪儿,大家一度争论不休。最后还是用举手的办法表决,否决了在本村内就地建安置点的方案,移到集镇边上建新型社区。年逾6旬的何伦保一开始还有点故土难离,现在可乐意了。他说,累了一辈子,就想过城里人的生活,如今真的圆梦了。截至目前,安置小区共安置拆迁户451户,安置房屋701套,被拆迁农户均喜迁新居。

住进了新社区,农民如何转换新角色?74岁的李松珍就是一个例子。老李家有5口人,子女都在镇上企业上班,6亩地平常主要由老李打理。 2012年8月,村里引进外商,成立了当涂县华蕴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合作社共流转1186.8亩土地,主要种植优质粮油和培育苗木。流转土地现行承包价格为每亩每年800元,土地流转价按粮油市场价格涨幅三年一调整。老李家的6亩地也流转给了合作社,可老李身子骨还硬朗,无事可干反而闷得慌,合作社返聘老李当产业工人,日工资80元。老李说,如今收入比原来强多了。

村委会主任王成飞说,加上原有的一家农业公司及种养殖业大户,全村能够流转的农田都实行了规模化经营,只剩下200余亩用于种菜的零星碎地。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青壮劳力一部分从事水产养殖,另一部分务工经商。原来种地的“60”、“70”人员也成了香饽饽,被返聘为常年或季节性农业工人。

(吴黎明)当涂美好乡村示范村——澹村。

当涂光华行政村一角。

新闻推荐

蟹苗小镇引来外省客

■ 本报通讯员 吴黎明正月以来,当涂县乌溪镇田间地头挤满了来自鄂、湘、赣、苏、浙等7个省的成蟹养殖户。截至3月10日,乌溪镇蟹苗交易量逾200吨,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该镇蟹苗养殖户个个鼓起了钱包...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