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农家娃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鸠江区清水街道大闸社区的潘志文(化名)来说,命运似乎对他们家不公:爷爷奶奶年过七旬,患有各种疾病,爸爸妈妈以及姐姐均视力不好,爸爸双眼视网膜脱落……但潘志文与命运抗争,努力学习,今年以587分的成绩,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面对第一年9000多元的学杂费,一家人发了愁。
一个“跳龙门”的争气男孩
潘志文的家在城郊,靠近当涂县,交通不是很方便:记者从市区乘坐了45路公交车,又转乘49路,最后又步行了30分钟,才到达大闸社区。
18岁的潘志文,1.76米的身高,体重却只有100多斤,手臂骨头凸起,这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据家人介绍,由于地处农村,家人从小就希望潘志文能努力学习,将来考上一个好学校,跳出农门。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不负众望,高中时考上了安师大附中,高中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今年的高考中,他考了587分,远超一本分数线98分,最终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所学专业为电子信息类。
得知小潘考上理想的大学后,家人都十分高兴,可是不菲的学费却让家里犯了难:学费6380元,住宿费1200元,代办费610元,教材费400元,就餐卡先充100元,公寓用品520元,体检20元、军训90元……这对一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实在是笔不小的数字。
一个困难的农村家庭
记者在潘志文家看到,他们一家6口人,住在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老旧瓦房里,房间里没有太多的家具电器装饰,零星地摆着几张床和桌子。潘志文的爷爷奶奶已年过七旬,均患有高血压,奶奶又天生残疾,腿脚不好,再加上年事已高,情况更加严重。
2013年,潘志文的爸爸双眼视网膜突然脱落,看不见东西,两次手术花了家里3万元。手术后,爸爸的右眼视力为0.1、左眼视力为0.3,医生叮嘱他不能负重,只能在家做些家务。妈妈视力也不好,靠务农为生,为了能让小潘更专心地读书,她在安师大附中附近租了间房子陪读,照顾其生活起居。2012年,小潘的姐姐因先天性遗传高度近视,在南京做了晶体手术,又花去家里3万元。手术后,姐姐的视力基本恢复正常,由于学历低又没手艺,只能在一家店里上班,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仅够家里开销。
家人期盼他能走得更远
潘志文的爸爸对记者说,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又有老人需要赡养,大女儿初中毕业便辍学了,“两个一起上学真的供不起,没办法。”提起这事,爸爸内心充满了愧疚。潘志文的爸爸眼睛没手术前,平时做瓦工,每月可以挣2000元补贴家用,加上5亩田地每年有4000元的收入,虽说清苦,但勉强可以度日。做过手术后,爸爸的右眼视力仍然很模糊,不能出去打工挣钱,家里的日常开销、小潘的上学费用等,一度成了家里的难题。为了缓解家里经济压力,妈妈在市区陪读期间,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还在别人家里做家政工,挣点零花钱。
拿到南京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潘志文,依然十分高兴。谈到以后的理想,潘志文说自己想当一位电子信息工程师,以后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学,不让他们面临自己所遭遇的困境。
记者 马正超 实习生 昌谢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nbs...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