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粮大户“遥控种地”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05-07 11:31 大字

在当涂县塘南镇南北圩有这样一位农民,他集中流转了7500亩低产田,发展粮食生产,领头创办的南北圩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还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他就是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夏定胜。

“小田”变“大田”

夏定胜中专毕业后一直从事农资经营,在与农户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当地土地利用状况不是太好:“南北圩的地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围垦造田形成的,人均耕地仅有2分。因基础设施、土壤条件的制约,这里常年只种一季稻,每亩纯利不足200元,很多地都被撂荒。 ”

2009年,通过村里的牵头,夏定胜以570元/亩的价格,一次性流转承包土地7500亩。2010年,由夏定胜牵头创办的当涂县南北圩水稻种植合作社正式挂牌,随后,南北圩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夏定胜首先从治理土地和建设基础设施着手,平整土地2700多亩,挖渠修路,建设涵闸,种植防护林等,使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林成网。合作社通过土地集中平整,拆掉田埂,整合沟塘,充分利用“三边地”(田边、路边、沟边),把小田变大田,新增加耕地500亩。

在办公室“遥控种地”

流转的七千多亩土地,一眼望不到边。夏定胜介绍说,合作社常年只有三十几户固定工人负责打理,农忙时加上季节散工也不到100人。这么少的人种这么大面积的土地能行么?夏定胜说,他的合作社从育秧、栽插、植保、收割到入仓都已经全面实行机械化,大型拖拉机、插秧机、育秧流水线、泥土粉碎机、收割机一应俱全。

夏定胜的办公室里配有电子监控屏幕,连接的是地里的9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探视直径可达2公里,这样基本可“照看”七千多亩土地。他告诉记者,通过视频监控,适时进行田管调度,平日里他就在办公室“遥控种地”。

2012年,夏定胜为合作社争取到了 “安徽省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项目,投资80万元,建立了12000平米的标准化育秧工厂,每天可生产出供150亩田栽插的秧苗。眼下,小麦收割工作和水稻插秧工作即将展开。

去年,合作社还投资了100万元,购置了10台粮食烘干机,小麦的快速烘干使得销售价每斤平均提高1毛钱。

注重选用良种

在合作社育秧工厂里,记者看到了多个品种的水稻秧苗,这些都是夏定胜依托农业科研院所的指导,再结合当地情况摸索出来的适宜品种。“今年合作社主要种两优6326、武运粳23等,这些品种米质优、产量高、熟期适中,很受市场欢迎。 ”

在夏定胜的带领下,南北圩水稻种植逐渐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的轨道,已经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合作社盈利的双赢。每到“三夏”、“三秋”时节,为附近村民提供70多个季节性散工岗位,除草工70元/天,农机手150元/天;平整土地后,增加一季小麦,7500亩土地增值420万元;此外,在机耕、机插、机种、机收及秧苗供应、病虫害防治上,合作社统一安排,各项成本大幅下降,扣除地租、农资等成本,每亩水稻纯收入达400元。

(本报记者张倩)

新闻推荐

午收麦田连连失火为哪般?焚烧秸秆、丢弃烟头、农机自燃等致火灾多发,夏收防火不可松

焚烧秸秆、丢弃烟头、农机自燃等致火灾多发,夏收防火不可松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