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孩子也要坚守

柳州日报 2018-07-15 12:07 大字

一个人乘坐一辆车,那叫专车;一个人乘坐一架飞机,那叫专机。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学生,那该叫什么呢?7月6日10时许,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大岩垌小学唯一的二年级学生李建文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散学典礼(详见7月7日《柳州日报》三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1

只有一个学生,为什么?

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学生,实际上,老师也只有一个。

大岩垌小学唯一的老师潘善吉告诉记者,这个小学是村小,最高峰时学生达82人,有5名教师。后来由于出生率下降,生源越来越少,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就只有1名学生了。学校也变成一个教学点,原先可在这里就读一至五年级,现在只能读一至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需转到龙美中心校——龙美希望小学寄宿部了。

再过3个月就满11岁的李建文,家里还有太爷爷、太奶奶、爷爷及爸爸。爸爸长年在外打工,李建文直到8岁多才在潘善吉老师的动员下就近入学。

大岩垌村距离柳城县城40多公里,是仫佬族聚居的山区。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山里的年轻人开始向外寻求发家“路子”,村里留下的大多为老人和孩子。年轻的父母由于打工增长了见识,要么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地方上学,要么让孩子到三四公里外的中心校上学,等稍大些后寄宿。

“两年前,建文太小了。从家里到大岩垌小学约3公里,到龙美中心校约4公里。他爸爸出去打工,我们3个老人又不能天天接送他,只能让他就近读书。”李建文的太爷爷李彩林说,潘善吉老师多次上门做工作,家人终于同意李建文就近在大岩垌上学。

2 一个学生上课,怎么教?

“人多人少,上课就是上课,不能打任何折扣。”今年58岁的潘善吉老师,28年前从大岩垌小学的一个教学点抽调到这里任教,几十年教学造就他严谨的治学理念——学校不论大小,必须严格按要求教学,上学、放学时间必须与正规学校统一。

实际上,对于一个老师只教一个学生这种情况,潘老师也曾听过不少非议。有人认为潘老师做了份“爽工”,因为学校离潘老师的家近;刮风下雨时,反正学生一般都是不愿上课的,老师也可以不用到学校了。可是,潘老师从未怠慢,上课该写黑板就写黑板,主课、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等一样不会少。他认为,学校是最好的学习环境,更易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潘老师说,如果说一师一生与其他学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既要做教师又得做“保姆”,中午得在学校帮学生煮饭,对学生的安全更加牵挂。

李建文告诉记者,他非常乐意上学,因为如果待在家里,每天面对3个老人,会非常无聊。虽然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但在学校可以学习、可以打球,生活很有趣。

3

微学校,去还是留?

潘老师的付出得到村民们的认可,但很多村民包括潘老师在内都认为,一师一生一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潘老师对我很好,但我想有更多的同学。”李建文说,其邻居13岁的男孩李孙勇在乡中心校读书,回家时经常讲跟同学们在一起的事,他非常羡慕。潘老师也承认,在中心校,不同的课由不同老师上,而且教学设施也多样化,同学还可以互相启发,对学习及良好人格形成很有好处。

据了解,大岩垌村目前有六年级以下留守儿童13名,大多数孩子都离开村庄,到乡里中心校住宿上学。村民潘贵英、潘秀花等告诉记者,他们为了送孩子到乡里中心校读书,不是投亲靠友便是到乡里租房,为的是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

目前,柳城县有小学143所,其中完全小学23所、教学点120个,有10个教学点已无学生。而全市10个人以下的微小学仍有几十所。对于这些微学校的去留,各县主要根据现实需要而定,对无学生的教学点暂时停课,一旦有了学生需开课时将按规定办学。

柳州市各级教育部门非常关心这些微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通过教师轮岗交流的方式促进师资均衡配置。2017—2018年度全市共有2524名教师参与支教、轮岗交流工作,缓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紧缺和校际不平衡压力,带动了农村学校和市区相对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柳州市已启动“在线同步课堂”行动计划,打算用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在线同步课堂”,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的远程实时互动教学,以解决农村学校因师资不足无法开足开齐课程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本报记者 罗秋振

通讯员盘练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两条腿”走路 探索新模式

柳州的熔剂用灰岩、白云岩资源储量分别占广西的47.94%、91%,居各地市之首;截至2015年,全市范围内发现矿产47种,已查明资源储...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