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妈妈去家访

新安晚报 2021-09-10 10:06 大字

□舒城陈如怀

上世纪五十年代,妈妈在山区小学当老师,那时候通信不发达,老师跟学生家长的联系,只能是去学生家做家访,所以年幼的我,也跟着妈妈跑过很多学生的家,其中有一次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个男生在学校非常调皮,经常跟别人打架,他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也到他家跑了好多趟,可是作用不大,又一次甚至被他气哭了,于是校长让我妈妈去做一次家访。

男生的家在一个小山坡前,房顶上的草高一块低一块的,大部分地方被青苔覆盖了,还有好几处居然长出了一窝一窝的青草,土墙也坑坑洼洼的。进了摇摇晃晃的木门,迎面有张断了一条腿的破方桌,桌子上堆了一些玉米棒子,几个旧板凳的凳面上尽是刀痕和泥灰,一个面容憔悴的妇女正坐在桌旁剥玉米粒。看到我们进来,她站起身不好意思地招呼道:“老师来了,我家小柱子又在学校闯祸了吧?”正说着,一个浑身弄得像泥猴子的男孩,吃力地搬着一篮山芋从后门进来了,看到我们愣了一下,放下篮子就要出去,他妈妈说:“老师来了怎么不喊一声?”他站在原地没动,眼睛瞪着我们,鼻孔一张一张的,就像那次在学校跟人打架时一样,我赶紧往妈妈身后躲了躲,生怕他也会给我来一拳或是踢一脚。我妈妈上前拉住他:“在帮家里干活啊,来一起剥玉米吧。”说着在脏凳子上坐下,拿起玉米剥起来,他们母子俩也只好坐下。妈妈边剥玉米边慢声细言地跟他俩拉起了家常,说了些什么,我听不懂,也没记住。只是到后来,那小男孩站起来红着脸说:“刘老师,对不起,我刚才以为您也是到我家告状来的。”

我们起身告辞时,那个男生的妈妈在屋内找了一遍,最后从鸡窝里抓起几个鸡蛋硬要塞给我,妈妈赶紧把她拦住了。那个男孩忽然飞快地跑出去,不一会儿,拿来两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山芋,怯怯地想递给我,大眼睛却巴巴地望着我妈妈。我知道妈妈从来不让我收学生的东西,正要跟以往一样地推辞,妈妈却对我说:“哥哥给你山芋呢,接着吧,要谢谢哥哥啊。”这是在我的记忆中,唯一一次妈妈要我接受学生给的东西,我心里正想着妈妈这次是怎么了?只见那个男生眼里忽然涌出大颗的泪珠:“刘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跟别人打架了,一定好好学习!”妈妈掏出自己干净的手帕替他擦去眼泪说:“孩子,只有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改变你们目前的状况啊。”那个男孩睁着泪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妈妈,使劲地点了点头。

60多年过去了,妈妈早已离我而去,但是妈妈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新闻推荐

花炮变“大炮” 新店开业即停业

当爆裂声响起时,汪伟心里咯噔一下,“坏了,今天要出事……”随着一连串的爆破声,花炮冲向店铺,门口玻璃应声碎裂,屋里的人抱头鼠...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