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推出“仪封茶王”

鲁中晨刊 2019-01-10 01:03 大字

从沿街叫卖茶叶,到拥有4辆物流车进行全市配送,改革开放40年间,卢成才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 杜娜

2018年12月18日,4辆物流车装满茶叶,从仪封茶庄超市开往全市各个订货点。现在,仪封茶庄超市每年仅茶叶经销量可稳定达到40万斤。作为羊里镇仪封村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总经理卢成才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的“茶王”。

1980年,卢成才从北京复员回到仪封村。那时候物质匮乏,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很紧巴。为了养家糊口,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开始赶集收布加工服装。干裁缝不成,卢成才还干过木匠等活,只要能赚钱养家,什么苦他都肯吃。

然而,那个时候的个体经营者依然面临很多阻碍。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改革开放2年了,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却全然没有半点消息,个体经营活动仍会被当做投机倒把行为。“那时候,我去茶业赶集做衣服,正好生产队也去那里买干草,生产队长还批评我了。”卢成才说。

寒来暑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经销行业,卢成才也敏锐捕捉到这一点。他果断抛弃了裁缝、木匠行业,办了营业执照,靠着东借西凑的2000元钱开始了经营之路。

1982年,杨庄供销社、寨里粮所的茶叶滞销进行处理。“我听说后感觉这个机会不错,马上进了几百斤茶叶赶集下乡叫卖。”卢成才说。没想到,茶叶销量很好,他也成功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并开始了卖茶生涯。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地域间阻隔逐渐减少,南北方商贸往来不断增加。处理的茶叶数量有限,卢成才正为货源发愁的时候听说安徽六安茶叶公司、霍山县茶叶公司要在莱芜设立办事处。卢成才便立即与他们联系谈合作,从此,他的茶叶货源也越来越充足,茶叶的买卖也越来越大。1987年,他租下一个门头房,从露天摆摊搬到了室内经营。

卢成才成了仪封村第一个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经过不断努力,他的财富不断增加,可背后他为之付出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时候,出去卖茶主要靠赶集和下乡叫卖,越是下雨下雪,越是要往外跑,因为在家的人多销量更好。“那时候乡镇农村没有饭店,我都是带着煎饼咸菜,在街边上吃中午饭,渴了就到老百姓家里找点水喝。”卢成才说。老百姓都是趁上坡回家顺路买东西,因此越是吃饭的时候,越是买卖的高峰期,吃饭只能是见缝插针趁着人少的时候凑合两口。

创业伊始,卢成才只有一辆破旧自行车和一辆独轮车,进货、卖货全靠人工一车一车推。随着生意越做越大,1986年,他购买了第一辆三轮摩托车,一次能运500斤茶叶。后来,他又购买了柴油三轮车。1990年,他一次购置了2辆大汽车。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卢成才也明显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开始,村民们就买最便宜的大叶茶。后来,生活好了,很多人开始喝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卢成才说。

卢成才富了,可是他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看到村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无处打工,他便想着做点什么。2011年,他投资400余万元建起来一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仪封茶庄超市,吸纳80多名劳动力就业。

现在,仪封茶庄超市年销售额每年递增10%左右,营业额从600万元增长到2000万元。“当初,我的目标就是能换辆新自行车,看上黑白电视机。”回顾近40年的经营之路,卢成才感慨道,“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党的好政策,才有了仪封茶庄超市来之不易的成功。”

●记者点评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仪封茶庄的成长史,就是卢成才个人的一部艰苦奋斗史。从当初白手起家,到现在富甲一方,在没有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和华丽背景的情况下,卢成才靠的完全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为他这种精神点赞,并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民营企业家还像卢成才一样,面临着融资难、小微企业税收负担重等问题。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闻推荐

真正走近公益才发现要做的太多

到福利院看望儿童、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在街头为灾区募捐……从2006年至今,查献琼走过了12年公益之路。在做公益的路上,她还...

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