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立足传统产业 做多元化发展的先行者——霍山县茧丝办工作纪实

江淮时报 2015-01-28 08:48 大字

[摘要]霍山县茧丝办工作纪实

拥有钱家店、白莲新村两个千亩蚕桑示范园的霍山县是安徽省入选的唯一全国蚕桑示范区。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体干职工的努力拼搏,全力打造出“一创新二突破三稳定四增长”的蚕桑生产良好发展态势,共同营造出“蚕桑业发展实实在在、蚕农增收实实在在、茧丝加工企业实实在在、蚕桑多元化发展实实在在”的浓厚发展氛围。

立足传统产业,做多元化发展的先行者,是霍山县茧丝办始终奉行的发展理念和工作准则。记者了解到,该县桑园面积去年全年稳定在5万亩,可采面积达3万亩,养蚕范围辐射到93个村、1433个村民组、10015户,全年产茧1428.8吨,农民售茧收入5158万元;落实原种350盒,生产一代杂交蚕种4.0万盒;新建修缮小蚕共育室、省力化大蚕室3000㎡,开展技术培训20期、1500人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栽培桑园桑枝竹荪200亩,桑枝香菇120万棒,产值达1000余万元;亩桑综合效益达6000元;生产白厂丝120吨,生产蚕丝制品3.5万余件套,全年行业总产值达3.5亿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蚕桑综合开发,主要模式有桑枝食用菌、蚕桑保健品、桑园间作套种、桑园饲养家禽、蚕沙沼气等,新增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多措并举壮规模

该办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将国家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匹配资金等涉农项目打捆用于蚕桑基地建设。对新辟桑园每亩给予500元补助,低改桑园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并免费配套发放50斤桑树专用肥。培育适度规模养蚕户。在当前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该办通过适度规模养蚕户的设计,选择一部分基础条件和技术较好的养蚕能手,通过流转、承包或扩建达到户均拥有高产桑园8-10亩,一户2个劳力全年养蚕5批20盒1000公斤鲜茧,从而留住青壮年农民从事蚕桑生产,且有效保证该农户全年有3-4万元的固定养蚕收入。鼓励养蚕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标准化省力化养蚕大棚和小蚕共育室图纸,分发至蚕桑技干、辅导员和养蚕大户,对新建经验收合格的分别给予不超过建设成本30%的补贴。

良种良法增收入

该办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达到降低成本,节省劳力和提高质量的目的,实现增加蚕农收入的目标。今年全部使用利于提高茧丝质量的蚕品种“菁松×皓月”,新辟低改桑园全部栽植叶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的桑品种“农桑14”;鼓励农户生产优质茧,对优质茧交售到龙头企业的农户分别给予15元/盒的蚕种和20元/盒的蚕用物资补贴。鼓励农户购买使用蚕用机械,对购买桑树伐条机、小蚕自动温湿度控制器、切桑机、消毒机等蚕用机械,一次性给予购机款80%的补贴。坚持技术培训常态化,同时利用QQ群和短信群发平台向技干辅导员、养蚕大户、养蚕能手发送技术指导和服务信息5000余条。

综合开发促效益

该办始终坚持“做好蚕茧生产,重在综合开发”的蚕桑发展思路,破解蚕桑发展难题,成功探索出一条 “蚕桑与食用菌”、“蚕桑与餐饮”、“蚕桑与家纺”、“蚕桑与家禽”等多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提高亩桑效益的目标。一是利用桑枝生产桑枝食用菌,今年生产桑枝香菇120万棒、竹荪200亩,共利用桑枝800吨,共增收28.8万元。二是积极开发桑叶餐饮,在成功开发出“凉拌桑叶”、“一品竹荪汤”等特色菜后,今春又成功试制出“桑叶红茶”保健品并实现量产销售,今年共利用摘芯桑芽、夏伐疏芽及秋后顶梢10余吨,增收6余万元;三是在桑园中套养鸡、鸭等家禽家畜,利用剩桑残叶养猪、喂鸡,蚕沙、粪便生产沼气,残渣肥田,逐步形成“养蚕-养猪(鸡)-沼气-肥田-养蚕”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已发展到40多户,增收70多万元。

做强龙头提水平

该办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争取到的国家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省茧丝绸结构调整资金全部用于企业技改研发。为满足剑杆织机生产对厂丝质量高强力的需求,分别从煮茧、缫丝、复摇三大环节对缫丝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加大品牌建设。源牌“SILKISS丝侬”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企业“曼尼陀”家纺远销北美等地区,现有一家实体店,50多家网店,实现销售收入150多万美元。同时,为宣扬丝绸文化、展现丝绸产品、开发丝绸旅游,源牌集团投资1200万元,聘请中国丝绸博物馆设计,创建丝绸文化园,现以建成开馆。

苦炼内功树形象

该办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以提倡树立三个好形象--上门服务形象好、廉洁自律形象好、文明整洁形象好为切入点,在抓好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进党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招商引资、结对共建、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针对个别同志素质不高、工作不力、纪律涣散、服务不到位状况,纪检组长找谈话并指出问题、限期改正。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省农委、安农大、省蚕桑研究所等领导、专家到霍山视察,对该县茧丝绸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三农电视台”采访了李家宝主任,对霍山茧丝绸工作做了专题报道,尤其是桑园套种竹荪项目增加蚕农收入,利用废弃桑枝、竹屑;残渣还田能肥田,能改良土壤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新的一年,县茧丝办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蚕农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支撑,加快转变蚕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综合开发能力,致力实现该县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基地建设。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依托钱家店、白莲新村两大千亩核心示范园,培育年产茧500吨以上的重点乡镇6个、150吨以上的主产村30个和年养蚕10张以上的专业大户1000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之路,打造“318线”百里蚕桑高效产业带,把霍山建成全国优质茧原料基地。

加强技术推广,调整生产结构。加大优良桑、蚕品种的繁育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蚕种经营管理体制,保障用种平衡和安全,优良桑品种推广率达 100%,优质蚕品种推广率达到100%。大力普及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自动化上簇等实用技术,推广率分别达到50%、100%、100%。调整蚕桑生产结构,深度挖掘蚕桑资源,推进桑园套养套种、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果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实施综合利用,推动蚕业多元化发展,提高亩桑综合效益。

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积极争取国家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省茧丝绸结构调整资金用于企业技改研发。满足剑杆织机生产对厂丝质量高强力的需求,分别从煮茧、缫丝、复摇三大环节对缫丝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引导龙头企业由茧丝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蚕丝被、捻线、丝织、真丝服装等产业,增强自身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发展中介组织,建立联结机制。加快蚕业合作组织建设,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蚕桑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蚕业合作组织在物资供应、技术培训、鲜茧销售、产销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在县级产业协会的带动下,发展乡镇蚕业合作组织6个,村级蚕农协会和产业合作社18个。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蚕农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服务保质量、以合作社促产量、以承诺保收购量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农户、企业利益共享的联动格局。

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中国名牌。把创品牌作为提升产业档次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守法、守信经营,加大丝绸产品宣传,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着力打造茧丝绸品牌,努力实现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源牌“SILKISS丝侬”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基础上,再争创1个茧丝绸行业的著名商标。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视察霍山茧丝绸。

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张国政所长一行来霍山县考察指导蚕桑工作。省蚕研所专家来霍山检查指导纯丝胶蚕品种农村饲养工作。全省蚕桑工作会议在霍山县召开。安徽源海丝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新闻推荐

二十四个银元宝

□朱忠礼1983年仲秋的一天下午,蔚蓝色天空清澄如洗,大街小巷行人川流不息。舒城县城突然传出一条特大新闻:县建筑一公司在给交通局长朱树林家翻建房屋时,在原山墙脚下挖出一坛银子,内有24个元宝,12...

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